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1633篇
科学研究   2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52篇
综合类   249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发展而制订的一个宏观目标。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要想使农民富裕,根本出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但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大障碍。因此,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培训成为必须;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培训资源,开展有效的转移劳动力培训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以海阳大秧歌中的民俗武术活动“斗秧歌”仪式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民俗学视角对“斗秧歌”的过程及民俗语境进行分析。认为:海阳大秧歌吸收了军事武术中的兵法谋略与民间武术技术动作,族群生存斗争与比武较技是“斗秧歌”吸收武术元素的重要动因,其逻辑形式表现为礼法约束下由“文斗”到“武斗”的递进,“文斗”体现兵法谋略智慧,武术是“武斗”的主要支撑力量。“斗秧歌”受到礼法约束,以强化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法并施思想。剖析其民俗语境发现,“斗秧歌”是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也是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武术与“斗秧歌”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显示武术与民俗活动深厚的历史渊源及武术具有的多元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83.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84.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该绿洲现已成为新疆主要的农业区和棉花基地。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开始加大。本研究利用1989年和200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等指标,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景观格局及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得出:多样性指数从1.304降低到1.190,优势度指数从0.305升高到0.419,均匀度指数从0.8104降低到0.7396,破碎度指数从0.0177升高到0.0225,并揭示出土地利用类型三增两减(盐碱地、水体、红柳增加,绿洲、荒地减少)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因子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85.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创造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社会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文化环境,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形成全社会关心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6.
集约化农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集约化农区的典型样区,利用统计资料和典型调查数据,对曲周县1973年到2000年耕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县域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年均递减率为0.026%,但高产田面积、水浇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分别增加了4.91倍、2.15倍和7.26倍;耕地内部种植结构表现为小麦播种面积稳定,玉米和棉花面积变化起伏大,蔬菜面积不断上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中低产田改造的结果,粮食产量提高的直接驱动因子是科学技术进步、间接驱动因素是农用土地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8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使公有资本不断地保值增值,需要充分发挥公有资本人格化的道德力量。如何实现公有资本人格化,这是国有企业摆脱目前困境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8.
利用TiAlN涂层刀具对718模具钢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获得铣削速度v、背吃刀量αp、进给速度vf和径向铣削深度αe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为合理选择铣削参数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铣削力的回归数学模型,并用R检验和F检验法验证模型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89.
以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两大锐利思想武器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以及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发展规律)与其科学的分析框架之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科学性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脑卒中和交通事故造成上肢损伤的人数逐年上升,医疗领域对康复器械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实际需求,开发以气动人工肌肉为驱动器的4自由度(肩关节外收/内展(被动)、前驱/后伸、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可穿戴上肢康复机器人。首先设计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并采用气动人工肌肉作为肘关节与腕关节的驱动器。然后针对该上肢康复机器人,研究主动康复训练控制策略,设计两种控制策略。通过穿戴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