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19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聊斋志异》涉及婚嫁类的词语相当多,从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出蒲松龄的婚姻观:与"媒人"相关的词语表现作者"非媒不婚"的观念;婚礼过程用词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反对"非礼成偶",认为婚姻过程中的礼仪不可或缺;与纳妾相关的词语也体现出作者始终默许"一夫多妻";从婚后相处的词语中可发现蒲松龄不太赞成离异和休妻,即使真的要离异或者再续再醮,也都必须符合传统礼仪。  相似文献   
32.
从贾氏四姐妹的不幸婚姻看红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以贾家四姐妹的不幸婚姻贯穿《红楼梦》全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红楼悲剧。“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大观园女儿国从此结束了它的黄金时代,真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文中从四个小姐的不幸婚姻结局来探讨红楼悲剧:元春寂寞深宫、迎春身陷狼窝、探春无奈远嫁、惜春最终为尼。  相似文献   
33.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是《诗经》中具有人民性和健康审美情感的精华部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诗经》时代人民纯挚的爱情生活,由尔激励和警策现代人更深刻更广泛地去认识生活、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34.
婚姻习俗中的闹洞房等世界各地都有,既有鬼神迷信色彩,也有性的禁忌色彩,中国先秦婚姻习俗淳朴肃穆,汉代以后,闹洞房等习俗开始了淫荡的变迁。这种习俗本身是陋习。但考察遗留至今的传统婚姻习俗中的点喜日、接亲戚、拜亲人、闹洞房、三回门、站对月等,客观的效果是性禁忌、性保健、性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5.
大陆与澳门在婚姻制度上的差异性,乃由于长期历史原因所致。我们对两法域在违法婚姻法律规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互相借鉴。因为不久的将来,大陆将出台更加完善的《家庭婚姻法》,而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后,亦应尽力协调与内地法律之间的种种关系,解决不同法域间产生的各种冲突  相似文献   
36.
女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问题上,从"唯爱论"向"唯钱论"转身。其内在原因是依附心理、攀比心理和众从心理,外在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市场经济的物化作用、女性就业的特殊压力。功利型婚恋观体现了部分女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尝试,也反映了她们在婚恋观上的迷茫。应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父母家庭的积极影响等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37.
《伤逝》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子君和涓生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伤逝》对于爱情的解读,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带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爱情婚姻的选择其实就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爱情婚姻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女性一定要自强自立;爱情婚姻需要呵护和经营。这样的婚姻才会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38.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blematizes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love” in colonial and contemporary Taiwan and South Korea through historicizing the concept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The conception of modern love in East Asia emerged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at coincided with the beginnings of civilization and nation-building discourses advocating as a strong mediator for the reconfiguration of social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s. In the case of colonial Taiwan and Korea, the colonial governments and intellectuals constantly pivoted on “exceptions” – obscene sex, indecent behavior or illegitimate subjects – to justify their political legitimacy/hegemony to love that prescribed a normative social relationship. Fully embraced by colonial Taiwan and Korea, this mechanism was extended to their postwar regimes; that is, love is celebrated and worshiped without the recognition of its underlying ideology of discrimination and exclusion. I coin the term “love unconscious” to characterize the colonial legacies of lov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movement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Furthermore I examine how both religious groups and LGBTQ activism were stuck in the “love unconscious” with two cases of contested love: the definition of love in the dictionary, and the rhetoric of love in (anti-)same-sex marriage movement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aiwan and South Korea's LGBTQ and marriage movements are based neither on Western discourses nor inspiration, but are instead driven by the reality and legacy of colonial history. To envisage the decolonization of love is to deconstruct the love unconscious and reconsider the history of colonial love.  相似文献   
39.
客家人的婚恋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既有地域的"本土性",又吸收了外来的"现代性";有理想的追求,更有现实的执着。错综复杂,构成了五光十色的世界。《程贤章中短篇小说选》便是这一世界的剪影。  相似文献   
40.
《诗经·豳风·七月》中"女心伤悲"的原因和"殆及公子同归"的实质,一直是《诗经》研究者们争论不定的话题。从"诗六义"之"兴"切入,具体分析诗歌的情节以及情境,结合古文字学对"公子"一词详加训诂,再联系远古媵嫁婚制来考察,就能够给"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个崭新而合乎情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