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709篇
科学研究   12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提出一种针对城市快速路的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交通流及道路异常行为检测.流量检测模块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获得各类交通流统计数据,实现快速路车辆运行状况的全面掌控.异常监控模块运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对带有时间和空间信息的车辆轨迹进行训练,获得路径划分后对道路车辆轨迹进行参数匹配,提取诸如超低(高)速行驶、违章停车、违规掉头等异常...  相似文献   
32.
"石头悖论"是无神论者反击一神论的一个重要论证,不但是宗教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逻辑研究价值。玛弗罗迪斯式逻辑分析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准确地揭示"石头悖论"的逻辑结构。借鉴萨维奇有关"石头悖论"的认识,"石头悖论"的真实逻辑结构得以显示,也进而得以顺利破解。通过"石头悖论"这一宗教哲学研究的典型案例,逻辑分析作为宗教哲学一条重要进路的地位得以自然彰显,逻辑分析进路影响到语言范式的转变和推理、论证规则的选取。  相似文献   
33.
教育惩戒权是中小学教师的合法职权,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学业型失范行为、违纪型失范行为、失德型失范行为和违法型失范行为。为更好地发挥教育惩戒权的积极影响,实施中应遵循一定的要求,明确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教育性导向,明晰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构建制度化的中小学教师惩戒权体系。  相似文献   
34.
在无机盐的热反应体系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具有中低温下无机水合盐热反应体系进行了正逆向剩定分析,并通过TG和DTA方法对其反应热作了定量分析和相应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5.
浅谈地方高校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少宏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2):51-53,80
针对地方高校政府采购中的模糊认识,结合对《政府采购法》的学习、领会和地方高校物资采购的实践,分析地方高校物资采购的特殊性,探讨地方高校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6.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商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赔偿标准及其立法冲突等方面阐述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建议,并肯定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37.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是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而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适用证券侵权行为的一般理论。我国证券立法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害赔偿范围等实体法律制度上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38.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部分,但一些新的理论提出了词的组合模式(句型结构)显示了词汇和语法两者可以进行有益的结合,所有的词都有它的句型结构,且有相同句型结构的词,有相似的词义。学习者在学习中应注意词汇与语法学习的不可分割性,并在学习中注意语言学习的四个重要方面:理解、准确、流畅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39.
40.
论认识     
从认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来看,认识的对象是个别存在物及其全体,目标是所有存在物的一般存在状态和方式,认识的方法主要有归纳、推广、演绎、假设及其验证等,其中,假设是认识的关键环节,验证是认识的最终决定因素。借助假设及其验证,认识得以跨越经验的、有限的直接对象和超验的、无限的目标之间的双重鸿沟而成为可能,同时也将自身限定在对所有存在物的一般存在状态和方式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