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781篇
科学研究   425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307篇
综合类   24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77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高分子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特别是课程特点、多媒体教学及国外教材的借鉴等方面.  相似文献   
22.
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经历是其大学就读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经历的现状及其对学业结果的促进效果,是探究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对中国南京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南京大学样本的信息技术经历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生源地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等都非常显著,首尔大学样本除了在年级和学科等因素上存在个别指标(即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差异之外,在其他所有背景因素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回归分析则表明,中韩本科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状况"和"信息技术使用的积极意向"都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信息技术使用的消极意向"均不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关注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经历、意向和能力的支持和帮助;关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改革刚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发挥信息技术真正支持教学的潜力;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学术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能力)纳入到培养目标和考评体系中来等四个方面,是改进本科生信息技术经历、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3.
打造高品质的独特旅游体验是发展邮轮旅游的关键之一。广西北海——越南下龙湾海上邮轮旅游航线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条正在运营的跨国海上旅游航线,在对南宁、桂林、北海3个一级客源市场和邮轮乘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该航线游客体验质量进行了测量,并据此总结出国内邮轮旅游体验质量提升的一般性策略。  相似文献   
24.
采用文献资料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羽毛球体验式教学及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羽毛球体验式教学能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化、价值取向正确化、学习效果最佳化。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大学职能的角度,总结了美国研究型大学职能发展四个方面的经验:不断强化\"科研为主\"的职能,把\"纯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强调教学职能,传承自由教育传统,以通识教育和整合教育对本科教育进行重建;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职能,从被动的服务到主动的市场化创业;正确处理各种职能关系.这些经验对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在文化哲学的视角下,以“知识”为讨论平台,个人性课程对存在性课程发起两大冲击:对个人意义的肯定,对知识权威的破除。借助知识的自为价值和功能价值的分析框架,在前课程研究领域,伴随着激烈的文化选择,存在性取向和个人性取向同样朝向了现实的幸福生活,但初步萌发了争论的焦点。现代学校的建制奠定了存在性课程的合法地位。在现代课程研究领域中,围绕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怎样对课程进行逻辑的组织”的问题,个人性课程从课程框架入侵,而后发展到课程结构的渗透;围绕着对“谁的知识”、“怎样的知识组织”、“怎样的知识传递”的问题的回答,存在性取向课程和个人性取向课程的争论又重新融合,再次走向人类的理想未来。  相似文献   
27.
张西立 《教学与研究》2001,42(12):33-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本质来讲是反对并力图超越任何封闭、僵化的哲学体系的 ,是坚持一种始终能动地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开放性思维方式的。这种以人类实践活动为“根据”的“辩证思维”或“理论思维” ,其思维方法既是实证的 ,又是思辨的 ,是本体与方法、经验与理性等的高度统一。可以说 ,“辩证思维”或“理论思维” ,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世界观的本质规定性所在 ,同时也是我们得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共产主义”等基本范畴的科学方法论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28.
小学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综合性、体验性、互动性、创新性特点。改革并构建小学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模式有利于基础教育新师资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未来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利于师范生个体的专业技能、能力和专业情意的互相转化。小学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主要有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特长活动课、专业体验课、专业研究性学习课四种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29.
对当前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高等学校办高水平篮球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0.
张登林 《天中学刊》2012,27(4):84-87
从现实的角度看,《圣经》中的《箴言》与我国民间流传的《增广贤文》都是世俗性因素极为显著的"智慧性"文本。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箴言》可以收入"旧约"《圣经》作为经典流传下来,说明希伯来民族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有着较高的关注世俗生活的热情;而《增广贤文》这种日常生活训诫类书的主导价值取向虽是儒家思想,但却长期流传于民间而不能登大雅之堂。通过对二者的比照,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示,特别是两书对于世俗生活的热情关注和世俗生活原则的训诫教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