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3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修辞活动和阐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活动同阐释活动是逆向同构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现象,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是两种不同现象,是不应当混淆的。它们分别是修辞学和阐释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2.
“儿童视角”是余华小说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借助于儿童视角,余华对成人世界、乡村记忆和人类生存境遇作了原生态的还原和真实的敞开。从叙事形态上看,成人视角制导下的“儿童世界一成人世界”、“儿童话语一成人话语”形成了儿童视角的“复调诗学”。从价值形态上看,儿童视角不仅有着对成人世界的理性审视、对儿童本体创伤性心理的关怀,而且也内含着作家的深层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43.
晁补之谓山谷词为“著腔子唱好诗”,明晰地指出了山谷词与东坡词一样有“以诗为词”的特征。通过山谷词特别是蜀中词与山谷诗的对比,可以得出山谷词“以诗为词”的具体内涵:有以词代诗言志的倾向;具有与诗一样的生新奇崛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山谷诗词也有相似之处,如,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典故人词,山谷词也常有奇崛的比喻。精警的字眼,骤转的章法。  相似文献   
44.
《沉沦》是郁达夫的重要代表作,文中忧郁感伤的情调和病态性欲描写至今仍是一个争议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重视"丑的"美学价值,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事件、性格,塑造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古代汉语具有重语义、轻形式的内向型特征。本文结合古汉语教学 ,从分析汉字和古汉语语法内向型特征的成因及表现入手 ,说明古汉语内向型特征与中国传统的内向型文化心理特征之间的辩证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实际表现 ,后者是前者形成的基础。阐明这个问题不但有助于深化语言的学习 ,而且有助于沟通文化领域的知识  相似文献   
46.
爱情诗是《诗经》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是指恋歌以及和婚姻爱情生活相关的诗篇。在此主要以《诗经》中描写男女相思爱慕、征夫思妇情怀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中描写的时空距离为切入点,试图对此类诗歌的创作动因、抒情艺术方式以及抒情艺术特征等问题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7.
画家潘玉良是20世纪初我国第一代远赴西方国家学习西洋画的杰出女性.她毕生研究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并在国际画坛上取得辉煌的成绩.她的成长带有传奇的色彩,从最初的雏妓到留学的教授,伴随她一生的是苦难历程,造成她心理上的孤独、忧郁及缺失性的体验.结合她带有忧郁情感的作品,分析其在绘画艺术上所获得的成就,并深入了解其产生忧郁情感...  相似文献   
48.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49.
体育本质的美就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体育美的表现形态是丰富多彩的:有体育项目的艺术美;体育比赛的观赏美;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功能美;培养人的团队意识,挑战自我的精神美。  相似文献   
50.
《解忧杂货店》是日本当代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一部非推理小说。在该作品中,作者非但没有制造凶杀案与寻找真相的紧张感,反而给读者带来满满的感动以及拼搏向上的正能量。东野圭吾的这部作品除了选材精妙之外,他通过灵活变换叙述时间是小说的叙事时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环,从而使五个故事环环相扣,结构十分独特。笔者试图以时距为线索来分析这部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