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2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教育   3092篇
科学研究   137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25篇
综合类   5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科技投入是科技活动的源头,是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建立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1999-2008年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并根据测度综合水平与回归分析结果,利用所构建的科技投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状况进行定量测算,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2.
《科研管理》2012,33(5)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在共同前沿方法框架下分析比较2000-2007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利用"技术缺口比率(TGR)"定量考察中国区域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在全国共同前沿下的均值仅为0.688,维持既定经济产出的节能空间达到31.2%;从区域角度来看,中国能源技术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接近全国最优水平,样本期内TGR始终维持在0.9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距离全国潜在最优能源技术还分别存在18.6%和26.6%的改进潜力,三大区域之间的能源技术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73.
李静  操庆国 《大众科技》2012,(8):104-105
本文以绿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水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40min、乙酸乙酯用量90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粗品提取率为12.9%。  相似文献   
74.
中国城市蔓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汉华  夏海波 《资源科学》2020,42(4):790-800
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是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4—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城市蔓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异质性关系。研究发现:①城市适度蔓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显著提升作用,蔓延过度则呈现抑制效应或者影响不明显;②就人口集聚的区域差异而言,城市蔓延对东部地区促进作用突出,而对中西部地区更多表现出抑制效应;③此外,随着经济超过最优集聚区间,两者之间的反方向关联变为同向关系,进一步发现,两者之间显著存在基于制造业集聚的“倒U型”门槛效应,而在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市蔓延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本文深化了对城市蔓延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中国正在推进的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也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5.
影响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廷春  王宝玉 《科研管理》2009,30(3):124-131
摘要:本文将制度因素与公司特质因素一同纳入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根据1993-2006年118家上市公司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企业特质因素中的盈利能力、规模、非负债税盾和成长机会为影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原因;其次,通过对同样企业样本的各年度截面数据的逐年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在不同的年份,公司特质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宏观制度的相关因素影响公司特质因素发挥作用;最后,通过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1993-2006年的时间范围内,公司特质因素同账面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制度变迁因素同账面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6.
查建平  钱醒豹  赵倩倩  舒皓羽 《资源科学》2018,40(12):2461-2474
为更为有效测算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弥补传统效率测算方法的局限,本文将超效率数据包络构造思路引入到双前沿面下的DEA-Malmquist指数计算之中,构建了基于双前沿面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补充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约束,构建出更具可信性的基于双前沿面的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分解模型,进而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星级酒店与旅游景区三种类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论显示:三类旅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其演化态势与增长的决定因素亦存在较大差异;同类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同区域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可能的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制度供给对旅游细分行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以及三类旅游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化形成不同的行业特质。  相似文献   
77.
张朝辉 《资源科学》2018,40(7):1387-1396
退耕风险感知是影响农户退耕参与意愿和决策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1451户农户的调查,应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从预置性因素、政策性因素、过程性因素与外部性因素出发,探索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户退耕参与风险感知、激发农户退耕参与意愿、优化退耕还林政策设计提供信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业经营收入比重等预置性因素、退耕还林配套政策等政策性因素、退耕还林直接成本等过程性因素、非农就业能力等外部性因素具有统计显著性;② 家庭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情况、退耕还林政策认知水平、退耕配套政策、非农就业能力等变量对显著降低农户参与退耕的高风险感知或提升低风险感知的概率相对较大,农业经营收入比重、退耕还林直接成本、林业自然生产弱质性、林产品市场销售损失等变量对显著提高农户参与退耕高风险感知的概率相对较大;③ 退耕政策认知水平、退耕还林直接成本、林产品市场销售损失等是影响农户参与退耕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变量,也是降低农户退耕风险感知水平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78.
分析科技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建立相应的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层次-因子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并对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逐年评价.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结果不仅反映出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发展趋势,而且为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9.
    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与功能,与区域创新需求和条件息息相关。运用HDI、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对我国2003—2018年31个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时空分布态势、结构特征、区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发达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较大,省域间规模差距逐渐缩小;(2)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科技推广和应用三类服务业态的专业化集聚分别呈增长-重心东移、降低-重心西移和增长-均匀化趋势;(3)当前各省域集聚结构存在三种形态、两种主要演变趋势和四条演化路径;(4)区位因素对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不同服务业态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最后,从省域间服务业梯次联动发展、不同经济水平省域当前服务业发展任务、基于区位因素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有助于把握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区位影响因素,对于各省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改善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0.
孙可哿  周冯琦  尚勇敏 《资源科学》2022,44(6):1119-1137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电力部门的碳减排一方面依赖于能源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火力发电部门能源强度的降低。本文基于中国火力发电企业层面数据,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框架中纳入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3种技术进步来源,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估计成本函数系数,进而估算要素替代弹性,分析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要素投入及能源强度的影响,讨论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研究结论发现:①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带来显著的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节约,均对能源强度下降有显著贡献;相较于东部企业和大型企业,中西部企业、小型企业的技术进步效应较弱。②环境规制主要通过设备更新等直接效应实现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而通过企业研发投入的间接机制实现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建设区域间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完善环境规制政策组合等措施,激励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火力发电行业能源要素节约、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