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2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99篇
教育   2834篇
科学研究   80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03篇
综合类   183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37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基本命题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梅 《预测》2007,26(6):27-30
不同的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一国不同的公司治理命题。在美英国家公司治理问题是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冲突问题,公司治理改善的讨论和政策措施也在于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美英之外的世界上的大型公司都具有集中股权结构的特征,它们的首要治理问题是限制控制股东对少数股东的盘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而被放大,出现异常复杂的情景。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异化现象,推动股权结构改善,明晰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在学生规模扩大、教育问责强化、财政资助缩减等压力之下,加拿大安大略省将引入教学轨教职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与传统的终身轨教师相比,教学轨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和学习活动,与兼职或临时讲师相比,教学轨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投入更多,与学校的聘任关系更加稳定。作为与终身轨教职平行的职业发展轨道,教学轨教职的评价标准主要侧重考察教师在教学技能、教学计划与课程发展、教学领导与成就等领域的贡献。教学轨教职的引入对大学而言是一次机会,可以重新审视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探索教学使命和研究使命如何相互促进。在当前的教师岗位分类改革中,我国高校可从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聘任与晋升评价体系、晋升与岗位转换通道、教学荣誉体系等方面提高教学为主型教职的认可度,促进教学为主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3.
促进包括教师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是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上海市442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对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参与治理态度和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显著正相关;(2)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还可以通过参与治理态度间接作用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3)教师身份和教龄对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治理态度影响教师参与治理意愿的中介效应有调节作用,非教代会代表、新手教师的效应更明显。需要加强参与理念宣传,营造良好参与氛围;注重意见反馈,提高教师参与效能感;用好激励机制,转变教师参与治理的态度;拓展参与范围,尤其注重新教师和非教代会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  相似文献   
24.
高水平院校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内部治理能力是高职校建设的“软实力”,高职院校应以《大学章程》为抓手,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内部权力配置,建立监督制衡机制;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协调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保证高水平校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5.
“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德治”思想从内容到实质都有着极大区别,是具有科学内涵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也是对“依法治国”的坚持和补充,实施“以德治国”方略,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6.
随着现代法治文明的发展,个人人格得以确立,社会中的公民意识,包括自由意识,平等意识和主权意识日益健全,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和谐,应该是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状态下形成的“和谐”。本文在阐释和谐法治的理念和善治与和谐法治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法治的真正价值即善治,并以此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和谐社会:即一个公民社会而又超越于一般公民社会的社会,一个以公正和正义为维度的利益均衡的社会,最终必然是一个“良法善治”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7.
本文结合高校教师住房特点和实际情况,依照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文件精神,针对高校引进人才货币化补偿及住房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以“货币补贴加实物安置”的“双重体制”模式来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本文列举了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实例,通过实践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进而推进了高校住房改革,对高校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人才,推动高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随着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提升,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发生着正向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扩大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对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实现高等教育良治,需要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9.
大学章程在高校治理中具有规范性与纲领性作用,是一种制度文化文本。大学内部治理是高校内部权责的配置与制度安排。在治理过程之中,大学章程对内部治理中涉及到的要素具有规范引导,配置划分,明晰确认等功能。大学内部治理遵循的逻辑是效率优先,依法治校,整体设计,民主参与,这要求大学章程具备有用性、合规性、整合性、兼容性。  相似文献   
30.
大学治理现代化包括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看,目前大学治理仍存在治理理念缺乏"放管服"顶层设计、治理制度执行力欠佳、治理权力主体交错杂糅、治理步伐缓慢、治理手段更新滞后等问题。有鉴于此,通过注重治理理念的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理顺权力主体关系、改进大学治理方式和升级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