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2790篇
科学研究   454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41篇
综合类   18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盛洁 《中国德育》2007,2(7):38-40
根据杭州市崇贤中学的调查,外出经商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学校受各种条件限制,对外出经商家庭子女不能进行个别化教育,以至于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问题。崇贤中学通过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实行寄宿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形成家校合力育人的机制,在对外出经商家庭子女的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2.
现在许多未成年人在爷辈们的教育下成长,这些爷辈们对孙子们爱之有加,却忽视了对这些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另外,爷辈们本身的教育水平与日益发展的社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他们就给这些未成年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在农村引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以便积极探索农村未成年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青海省大通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的一方明代"西宁卫千户所管军印"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入手,运用有关史料对这方明代的官印进行了考释,认为铜印应该是明代早期千户所中官居正五品的千户长掌握的官印。这方铜印不仅印证了史料中关于明代的西宁卫洪武"六年正月置卫"的史实,同时也弥补了史籍中对"千户所管军"的记载空白,为研究明代职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沈湘先生教学艺术的一部分即“从没有方法——到有了方法——再消灭方法”的理论。从两种不同的情况出发,结合沈湘先生的教学实例与作的实际教学经验,阐明了声乐教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85.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6.
杨玲玲 《江苏高教》2020,(7):103-106
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高校作为大学生契约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具有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的教育功能。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大学生具有目标引导、行为参与、价值塑造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协同联动机制,家庭育人与高校育人的优势互补,形成培育力量的整合,是大学生契约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7.
蒋帆  姚昊 《中学教育》2022,19(1):43-53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对家庭背景、学校氛围与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标OECD国家进行比较,中国四省市抗逆力表现略低于国际水平;家庭背景层面,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生抗逆力提升更有效,而家庭社会资本则无显著影响;学校层面,学校氛围能显著正向影响学生抗逆力;学校氛围和家庭背景对学生抗...  相似文献   
88.
论民营企业“家族制”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研究民营企业家话制问题,首先要弄清民营家庭企业和家族制管理的概论。特定的发展条件决定了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随着民营个萱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制管理制度必须再创新。  相似文献   
89.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为了解家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否有正确的态度与行为,对随机抽取的90个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中幼儿的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区,指出幼儿的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相似文献   
90.
BackgroundExtensive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to family violence and its long-term mental health effects. Social support has been found to moderate this relationship, but there is a dearth of research on its mediating role.Objectives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tnessing interparental violence and experiencing parental violence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on the one hand,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PTSS) during young adulthood on the other.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on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s a mediator in this relationship.Method, participants, and setting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16 Israeli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90.7% female, and 9.3% male; M age = 24.9, SD = 2.7) using a retrospective,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xposure to each pattern of family violence (i.e., witnessing interparental violence and experiencing parental violence) predicted higher levels of PTSS. Furthermore, social support was found to partiall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to family violence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current PTSS as well as its four symptoms, i.e., depression, sleep disturbance, dissociation, and anxiety.Conclusions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versities experienced early in life and young adulthood outcomes. The findings are interpreted on the basis of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Hobfoll et al., 1990), which served a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