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权力书写是文学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关于权力的叙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既是作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追问;作家们通过对权力的书写呈现了小说的独特意义,彰显了作家们的叙事立场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2.
彭家煌都市小说不具备作为独特世界的意义,其笔下的小人物悲剧形态各异。作家在庸常生活中观照他们,用富于悲悯的目光审视着他们,从而完成了对于他们的叙述与描写,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一部分的社会现象。其中对下层女性悲惨命运的抒写是作者最用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63.
奇幻文学业已在国内外读者群和学术界取得可观的声望,但该范畴作品的驳杂繁多反而使其范式特征晦暗不明。而追本溯源,考量奇幻文学的典范之作《魔戒》以及作者J.R.R.托尔金本人的文学思想后可以发现,奇幻文学的本质是玄奇而富含内在真实一致性的幻想,功能是给人们提供心理恢复、逃避痛苦和精神慰藉,而典型特征是兼具灾难和欢乐的善灾式结尾。  相似文献   
64.
德国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在《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里构建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错相融的双重世界。由于深受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恩德在作品中采用了很多具有神秘性的意象,这些意象涵盖了作品的主题意蕴。而在叙事方面,作者则采用双线交叉结构和元叙述模式,将现实与幻想紧密结合,使得文本结构层次更加多样化,由此作品也就具有了多元解读性。  相似文献   
65.
儿童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用幽默的文字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塑造了一系列带有传统童话色彩的人物形象,并赋予了他们崭新的现代内涵。作品中隐含的家庭权威、反面的人格阴影和协助的童心成人,是儿童和成人心理的现实写照。达尔将这些真实心理融入到了虚幻的童话世界,为的是让读者在幻想世界中不断发掘自我,最终实现对现实自我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66.
英国幻想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在其作品《女巫》中,以精准的笔触和出奇的幻想,成功地运用"叙述上的真实"、"细节上的真实"、"幻想小说文本自身的真实"这三种叙事策略,将女巫世界"描写得如同发生了一样",不动声色地便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全然真实的幻想世界中,成功地营造了幻想世界"大真大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相似文献   
67.
明清家族小说的渎父母题是指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塑造与父子对立的情节演绎,对父亲角色进行的贬抑与亵渎。小说对父亲进行审丑化处理,以父亲形象的僵化与人格缺陷作为审视的重心;并以逆子的物质需求与情色思潮的冲击,宣告着传统父权文明的颓败和父权维系的社会体制的衰败。渎父母题是明清家族小说区别于以往小说主题的关键所在,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8.
民俗文化小说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的稳定的结构形态,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两相对应的文本结构的意蕴层式。民俗文化小说的表层结构具有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展示惊世的人生图景的写实性审美功能;民俗文化小说的深层结构,需要接受者通过对表象层的物态化民俗事象符码编写的解读与建构,实现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文化建构,获得除表象层生活世相以外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nsions between education policy’s attachment to notions such as excellence and inclusion and its investments in managerial tropes of competition,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standards and accountability that are at odds with and which undermine its attachmen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se tensions, I draw on the psychoanalytic notion of fantasy, explained through Stanley Kubrick’s final film, Eyes wide shut. My argument is that while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are both constituted through unavoidable division, antagonism and opacity, these notions are obscured through the operations of fantasy which holds out the promise of wholeness, harmony and redemption. In particular, education serves as a key site in which these fantasmatic ideals are promoted and pursued, a claim I substantiate via an analysis of the UK government’s 2016 White Paper, Educational Excellence Everywhere. Specifically, I read the White Paper in terms of five fantasies of: control; knowledge and reason; inclusion; productivity; and victimhood. My argument is that while fantasy is an inescapable element that inevitably structures what we take to be ‘reality’, education policy might strive to inhabit fantasy differently, thereby finding ways of escaping its current mode of seeing education with eyes wide shut.  相似文献   
70.
神魔小说继承了神话、志怪小说的特点,采取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人性、神性、动物性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等艺术形象。与悟空、八戒相比,沙僧缺少恰当的动物原型,因而显得暗淡无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