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1598篇
科学研究   276篇
体育   192篇
综合类   131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脱硫工艺中,浆液pH值的控制,关系到脱硫效率的高低。传统的pH值控制系统,具有pH信号反馈响应慢,控制调节浆液的pH值滞后于系统的工艺要求。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pH信号反馈采用前反馈控制设计,并据此初步设计了基于微处理芯片的pH信号处理的电路原理图,提高了pH信号反馈的响应速度,从而满足了电厂脱硫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2.
研究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提出构建多元反馈信道,收集学生教学反馈信息的一些方法,阐明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主动接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把反馈信息反映到课程教学中,并进一步优化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63.
方法:将考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先进入有SP反馈的长站,再进入没有SP反馈的短站;时照组先进没有SP反馈的短站,后进入有SP反馈的长站.同时使用问卷调查学生对SP反馈的正确性和帮助大小的看法.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SP短站成绩差异无显著性,第一SP长站和第二SP长站间的成绩差异有显著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积极评价SP反馈.结论:SP反馈有助于提高相同结构和相同任务站点的成绩,但对于不同结构不同任务站点的成绩影响还需要进行更严格的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孙前路  房可欣  刘天平 《资源科学》2020,42(12):2354-2369
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是农村环境改善最为直接的动力,也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细则出台的重要依据。为细致探究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本文基于社会规范和社会监督的视角,利用西藏707户调查数据,运用广义连续比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分组,综合分析了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行为及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农户具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占比略超过一半(51.77%),但参与意愿与行为一致性较差;②邻居参与积极性、保洁员监督、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能减少疾病传播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③农户的文化程度、村民监督及政府宣传有利于农户参与意愿向参与行为转化。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政府主导、农户参与的整治模式,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对政府出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均处在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是保持和增强系统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科学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水区和绝大部分泥沙的来源区。合理布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泥沙控制,是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立足于国际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前沿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国家需求,综述了区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认为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机制分析方法和稳态转换识别方法,建立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权衡与优化模型,是推动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6.
2020年疫情背景下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方案以多元化在线教学的形式实施.大规模在线教学同时启动对我国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提出新的挑战,如何保障效果并持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在线教学实施效果及质量保障策略的分析,参照《欧洲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框架》,为保障在线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建立在线教学质量标...  相似文献   
67.
针对基于语义网络的图像检索中的过反馈问题,本文提出了将语义网络转换为语义矩阵,采用基于多用户相关反馈的投票机制,可有效地克服过反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新图添加策略和处理语义向量查询的有效方法,最后指出了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流动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他们因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融入城市,不免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以及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导致自卑、暴富心理、恐惧、焦虑等社会心理障碍。流动农民产生的社会心理障碍与流动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经济窘迫、受社会习俗排斥、社会体制不合理、自身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有关。在讨论流动农民社会心理障碍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流动农民社会心理障碍调适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9.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CO2],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and sea ice coverage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global climate. By applying the simple cell-to-cell mapping technique to a simplified atmosphere-ocean-sea ice feedback climate model,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climatic system are studied. The current climatic system is found to be stable but highly nonlinear. The resiliency of stability increases with [CO2] to a summit when [CO2] reaches 290 μL/L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pre-industrial level, suggesting carbon dioxide is essential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global climate. With [CO2] rising further, the global climate stability decreases, the mean ocean temperature goes up and the sea ice coverage shrinks in the polar region. When the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is intensified, the ice coverage gradually diminishes, but the mean ocean temperature remains relatively constant. Overall,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t the current levels of three external factors the stability of global climate is highly resilient. However, there exists a possibility of extreme states of climate, such as a snow-ball earth and an ice-free earth.  相似文献   
70.
根据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了闽江源流域农户生计资本指标,实地调查了13个村260个农户,结果表明:闽江源流域周边农户的生计总资本增加,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增加,自然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变化不明显;农户对自然资本依赖性较高,现有的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只有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方式和配套政策,才能有效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能力,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