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4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分析了学生话语权的内含以及新课堂学生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构建新课堂学生话语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2.
论当代文学日常叙事缺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学这一宏大的特殊历史时期里,日常生活因其个体性、私人性而变得相对无价值无意义,日常生活在文学中亦被人为地掩盖、改写甚至剔除,这样书写的结果是,最终导致以日常生活为叙事对象的文学在当代的缺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讲话》隐含的对于题材等级性的划分;二是日常生活强烈的个体性所隐含的现代焦虑;三是日常叙事在经典现实主义看来缺乏典型性、倾向性而有自然主义的嫌疑。  相似文献   
103.
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4.
1935年秋施剑翘击毙直系军阀头目孙传芳,被誉“为父报仇孝女”、“为国锄奸侠女”。她经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其人生信念亦从报父仇,跃升到救中国。时至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的主张不仅顺乎民意。也只有共产党有力量实现民族复兴。施剑翘及其交往密切的一批民主人士的最高层代表人物,都由此而殊途同归。选择共产党。它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105.
张石英  周芳  向明 《科教文汇》2013,(2):183-183,187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而学生的出勤率是学风状况的最直接表现。文章通过学生干部群体与非学生干部群体缺勤率的对比分析来探索影响出勤率的原因,并为学风建设提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6.
阐述《郊区佛爷》中父亲哈龙从印度移民到英国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自身的改变,解释了哈龙在东西文化冲突下如何求生,并且通过对父亲哈龙两次婚姻的剖析来体现其已经陷入家庭责任与自我追求的矛盾。通过分析小说中着墨不多,却羽翼丰满、个性鲜明的父亲这一角色,可为挖掘文本所体现的不同种类的冲突、矛盾及其解决之道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7.
明清家族小说的渎父母题是指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塑造与父子对立的情节演绎,对父亲角色进行的贬抑与亵渎。小说对父亲进行审丑化处理,以父亲形象的僵化与人格缺陷作为审视的重心;并以逆子的物质需求与情色思潮的冲击,宣告着传统父权文明的颓败和父权维系的社会体制的衰败。渎父母题是明清家族小说区别于以往小说主题的关键所在,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该剧以具体的生活事态反映了当前家庭伦理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很有代表性。通过对父亲悲剧成因的分析,探讨该剧背后蕴含的孝道文化主题,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9.
《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身上闪耀着无穷的魅力,他的一生就是实践儒家文化的一生。他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既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又是一个冷血的封建食人者。这一形象具有复杂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0.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背景下,树立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中国文化的缺位,这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树立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本文从教材、考评体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师三个角度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位的原因以及对策,认为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国文化的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树立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进而形成全面、理性的文化观,在未来国际交往中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