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2645篇
科学研究   10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18篇
综合类   45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把女性文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运用到大学语文教育中,使大学语文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增加一个女性主义视角。把培养大学生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用女性主义视角审视教材编写,改变无性别色彩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进行颠覆性文本阅读,通过增加性别视角实现多元化、多维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12.
随着《婚姻保卫战》的热播,女权意识与男权传统这一经典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剧对传统的女性和男性形象进行了时代新演绎,弘扬了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表面上看是女权突围男权的成功典范,实则在故事讲述中流露出对男权话语的心悦诚服,男女平等的虚浮美丽背后却只是错觉。  相似文献   
113.
鲁迅的译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问题一直也是他所关注的一大焦点,贯穿于他的创作和翻译生涯,尤其是他翻译文本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标准与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大相径庭。在特定时期,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4.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一人物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现主要分析《敦煌变文集》中以王昭君和秋胡妻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及其蕴含的审美意义。她们都是容貌俊美却无法抗拒命运的悲剧人物,都无法摆脱社会的牢笼而获得真正的婚姻。她们唯美而又哀伤的独特内心得到了人们的同情,使得她们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数据统计法等,对女大学生进行瑜伽练习之后,身体体质指标及心理症状指标的变化及改善进行研究,探讨瑜伽练习对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柔韧性、平衡性、经期改善等体质指标的影响和对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6.
晚年的丁玲,在高扬政治意识的同时,其女性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呈现.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同时存在并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纠结,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丁玲晚年的心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纠结极大地影响了丁玲显性层面的创作和隐性层面的心理,成就了其独特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17.
川端康成在其名作《雪国》中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独特的感觉世界。他以新颖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建构了叶子和驹子的形象。两位身份卑微的女子在命运挫折面前保持着纯朴之心和积极虔诚的人生态度。那夜空中火花般的生命力是川端康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是他在文学空间里构筑的感觉世界。川端康成在文本中运用了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以及时空的模糊化处理等方式构筑着这一独特的感觉世界。  相似文献   
118.
鲁迅的《伤逝》是从男性角度写感情蜕变的故事,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写的是同样的主题,但是却写出了不一样的结局。这种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男女作家对婚姻的不同诠释,以及女性在新时代中的不同选择和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19.
作为当代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家,陈染的小说着眼于对女性细腻的心理感受的描述,主人公总是给我们自闭而多愁善感,冷艳而充满智慧的印象。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这些女性形象,对她们特有的情结、特殊的身份以及最终的归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0.
基于分受教育程度,对苏州市吴中区20—29岁(2006年)已婚夫妇的教育匹配、年龄匹配、户籍匹配、地域匹配与独生子女身份匹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高知女性所处的教育发展环境与独生子女性别年龄结构对城镇高知女性不得不面对的择偶困境原因进行了探索,认为城镇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数量在婚龄差上的错位及城镇独生女与独生子数量在婚龄差上的错位是造成城镇高知女性择偶困难的重要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