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663篇 |
科学研究 | 22篇 |
各国文化 | 20篇 |
体育 | 23篇 |
综合类 | 15篇 |
文化理论 | 2篇 |
信息传播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ollege Teaching》2013,61(4):131-140
Abstract The authors explore both theoretical issues in feminist pedagogy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classroom. They examine various intersections of gender, power, pedagogical theory, and academic discipline in order to bring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struggle many teachers face in “walking the walk” as feminist teachers. 相似文献
32.
王长奇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57-60
通过对史家、史书等的比较来说明问题是刘知几史学评论的一个鲜明特点 ,本文以《史通》为例 ,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这一比较史学评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33.
34.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女性读者的喜爱,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把其作为女性文学的典范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文中注重分析作品中父亲这一男性形象缺失背景下的女性内心渴望平等和参与社会的愿望,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才能的压制,从女性意识的萌发支持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5.
教育史学科和比较教育学科是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学科。虽然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维度上差异显著,但也存在着许多交叉之处。厘清教育史学科与比较教育学科的关系,探讨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对深入认识两个学科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史学和比较教育学既应彼此借鉴研究方法,加强科际交流,同时又要创新研究范式,彰显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36.
林娜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4):86-88
宋代平民文化的崛起,引起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变革,其中较突出的是妇女观念的改变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宋代文化表现出一种人的解放的文化精神,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体现在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主要有两点:一是男人已肯定妇女也是"人",与男人有同等的人的价值;二是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即女人自身意识到自己也是"人",应与男人享有同等的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37.
Linda T. Parsons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2004,35(2):135-154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cultural messages embedded in the patriarchal canon of fairy tal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appropriate behavi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inist re-visions of fairy tales are discussed, and studies that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access to alternative discourses in order for children to challenge dominant ideology are reviewed. Finally, four versions of Cinderella are analyzed, considering if and how they provide children with alternative positions to occupy. 相似文献
38.
The concept of masculinitie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defined in terms of crises associated with boys’ underachievement, the violence of homophobia, th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males in caring occupations, the rituals and discourses of laddism, and perceptions of disaffected and unrealised talent. Whereas the topic of masculinities has long been associated with warrants for distinctive and diverse male identities, it has a comparatively more recent history in the research on male Irish primary teachers as a particular social category. Two key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performative masculinities – a form of strategic manoeuvring designed to exploit gender discourses, practices for control, power and privilege. First, the findings show the staffroom as a bellwether or highly developed locus for teacher socialisation through gendered discourses, events and actions. Second, the findings show nonsynchronous performative masculinities not only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but also with male colleagues. Therefore, it is argued that this frequently forgotten and neglected seam in the grand narrative of schools and schooling in Ireland needs to be more fully understood as a variable of quality, social justice and democratic practices across the full scope and sequence of the teacher continuum and as a prerequisite component in all teacher leadership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39.
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7-84
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 ,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 (从古代到 1 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 )、现代 (职业化历史学时期 ,即 1 8世纪末到 2 0世纪 70年代初 )和后现代 ( 2 0世纪 70年代后 )三个阶段 ,效用、真实、时间依次成为这三个阶段历史认识结构的中心。以时间为结构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表现出历史主义的极端化 ,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变化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有鉴于此 ,历史叙述和阅读的私人化将促使历史学成为一种实验史学 ,即它不再是那种宣告历史真实的史学 ,而致力于在历史性情境下提供个体史学家认可的文本 ,并交由读者阅读、判断 ,随后通过该文本产生的效用来确认其是否真实。这样 ,任何一种史学实践都将是历史学家当下进行的一项追求历史真实的实验 ,而实验成功与否 ,完全取决于实验环境即阅读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相似文献
40.
秦小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116-119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散文文本在女性意识的表达,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及艺术表达方式方面与80年代散文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背后又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