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燕玉梅是“80后”写作群体中很有特色的写手。她的创作心理深层内桉来自故乡曼山秀水的滋润和道家文化的浸润。“自然”是其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关键词,内容的“自然”体现在自传性的个人成长历史,形式的“自然”则是靠散文化的行文风格和天赋的灵力语言来展示的。从燕玉梅的个案我们再次看到了作家的艺术才情和其生长地理的文化之间的“可逆性”关系。  相似文献   
92.
七月派小说在主体的创造性本能、主体认知的投射方式、主体对小说人物反映的特异性、以及作品产生后所呈现的一定的不足等等方面,无不显示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理论在美学上的启迪与丰富性,从而使七月派小说具备了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93.
死亡的界生形态是新时期作家追求死亡传达认识教育意义与价值功利目的的一种感性书写。总体来看,新时期作家以“死“界“生“有四个层面:迷狂在政治话语中的悲情控诉;建在启蒙祭坛止的文化反思;迷失在死亡阴影下的人性言说;力抵本真存在状态的能指叙事。  相似文献   
94.
从创作内容的真与幻的辩证角度切入,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从两类小说面对虚实问题的态度,借鉴神话题材的倾向和文类发展轨迹三个方面说明了中西两种小说类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宋代传奇小说女性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题材是宋代传奇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题材而言,宋代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历史上的后妃、名姬;虚幻世界中的女妖、女仙、女鬼;现实生活中的各色女子。由于作家队伍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宋代传奇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切近现实生活,带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主题的伦理化和浓重的道学气。  相似文献   
96.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晚清小说对"戏拟"叙事手法的充分运用,表达出中国小说的传统叙事向现代叙事的转变,其中蕴含着小说在价值观念、美学特质等多方面对传统的消解,对时代话语的文学表达,也是晚清小说家力图突破传统叙事模式的束缚、尝试新的叙事方式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98.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可孙犁小说的“诗体小说”风格,主要关注作品特色以及创作方法的研究。本文意在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孙犁的创作观,从创作立场、作品题材、主题、表现手法及文学精神等方面探索在强大的政治语境下作家可以怎样坚持个性从而创作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的充满艺术生命力的作品,这种坚持正是孙犁作为作家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99.
先秦两汉时期,道教盛行,方术文化发达,直接影响了先秦两汉小说的萌生和发展,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刻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文章对先秦两汉小说人物画廊中的神人异士形象的分析,探究道教神仙方术思想对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从中挖掘这些神人异士形象所蕴含的道教的生命意识,说明道教方术文化发展的平民化趋向。  相似文献   
100.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