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584篇
科学研究   1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144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BackgroundCollaborative small-group discussio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reading comprehens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argumentation.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gone beyond cognitive processe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dialogue and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s’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turn-by-turn dialogic exchanges.AimsThis study closely examined dialogues between speakers and addressees regarding their levels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i.e.,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 and social processes reflecting social cohesion (i.e.,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 The aims were to understand, firs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 and their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 and seco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 and peers’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SampleThis study included 4070 speaking turns generated by 120 fifth-graders in 60 small-group discussions.Methods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small-group discussions, called Collaborative Social Reasoning. Dialogue between pairs of group members formed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which 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s (ERGMs) were specified.ResultsFindings showed that speakers'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ir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 However, receiving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 from peers did not always predict students’ advanced types of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Conclusions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cognitive and social aspects of small-group discussions are intricately linked, and that encouraging social cohesion does not guarantee that students will engage in collaborative and critical discussions.  相似文献   
32.
在印第安口头文学中,恶作剧者既担当着创世者和部族文化英雄的角色,又是边缘化的孑然独行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逾越者,以好色、饕餮、傲慢、反叛、贪婪、残忍、卤莽、懒惰等恶习和蠢行而著称,且每每因自己的恶作剧行为而遭受惩罚。印第安恶作剧者的这种多层面形象蕴涵着把和谐、平衡、统一视为最理想境界的印第安宇宙观,体现着作为印第安生活主干的印第安幽默;借助于对恶作剧者形象的戏谑和嘲讽,恶作剧者故事在听众的笑声中实现了印第安口头文学的教化功能,不仅保证了部族文化传统的世代延续,而且促成部族成员对印第安道德规范的接受与认同。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36例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采用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创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多方位的护理。结果:感觉恢复正常21例,足溃疡治愈9例,控制感染2例,有效率88.9%。结论:采用多方位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本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34.
以《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实训实习环节为研究对象,从实训实习的预期目标、原则和内容,以及实际效果评价等方面,探讨了该门课程实训实习的具体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5.
图形—背景理论在英语倒装句焦点凸显功能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功能,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说话人将正常语序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形成句末焦点,达到了最佳凸显效果,引起听者对图形的注意。  相似文献   
36.
铁凝长篇小说《笨花》从史诗品格、风俗画等多方面着笔改变了她以往的写作风格,以一种新的视角关注着历史风云变化下的"世俗烟火",挖掘人性中的大美,关注人民的内在道德和智慧完成了她在艺术和思想上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37.
文章指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江苏版)的创新性,即阐述了汉语轻声是独立调类,进一步论证了现代汉语五调之新说;同时,指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存在的一些学术问题,旨在与学术界同仁商榷,以期完善该书。  相似文献   
38.
公民权是人权在宪法中的体现。行政权源于公民权,保障公民权是行政权设置的终极目的。现阶段我国行政法必须明确保障公民权,以实现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39.
就物理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知识产生过程的乐趣,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并把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  相似文献   
40.
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古代汉语教材中内容比较全面、编排新颖、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但该书中的一些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