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5176篇
科学研究   255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62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丘荷公是著名民国诗人、“南社”成员,与柳亚子、丘逢甲交往密切。评述了丘荷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赞颂他爱乡、爱民、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42.
语言中方位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对某一具体的空间关系,汉英语中的表达形式可能互有异同,这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认识上的差异.本文对方位词"上下"在汉英语中表达法的某些典型异同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3.
论现代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如通晓外语,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法律、道德等。而我国图书馆员在此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已成为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改革管理体制,在政策、制度等方面保障图书馆员信息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4.
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的出现对网格服务发现提出了挑战,UDDI上基于关键词和简单分类的服务发现机制已经不能很好满足需要.本文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服务质量的网格服务发现机制,引入服务质量相似度的概念,为网格服务发现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屈骚批评传统久远而源远流长,传统屈骚批评自汉代起便与儒学和经学结缘,批评家多服从政治伦理的评价,以思想内容的好坏、政教作用的大小来衡量屈骚,用汉儒说诗的理论和引此比彼的方法着力于对其思想内容及价值取向的挖掘,而对楚辞独具的诗义和艺术手法均有所忽视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的歪曲。批评标准和批评方法的局限是古代屈骚阐释中最为显见的不足,对于传统久远而日益沉滞的屈骚批评而言,新的批评方法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新的方法终于在清末民初隐然成形。  相似文献   
46.
浅议量词的修辞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修辞中大量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显著特征,量词具有多种修辞功能和特殊的修辞效果。文章主要分析现代汉语中量词修辞作用的特殊效果的成因和量词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鉴赏量词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7.
《红楼梦》詈语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一书詈语丰富,使用频繁。常用詈语有84个(组),至少有88人在不同的场合共使用了483次。《红楼梦》中詈语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份差异、场合差异和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48.
影视作品在文字的运用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应该引起语文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9.
色彩学将人们通常看到的各种物体的色彩称为“物体色”。当人们将形成“物体色”的要素之一:“物体本身”作为命名色彩的根据时,便产生了我们所谓的“物色词”。在动态的言语活动中,为了快捷而又准确地创造出符合语境的言语色彩词,不同的言语主体往往会不约而同地采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说明方法,从而使具有不同色彩特征的客观事物成为了言语主体说明某种特定色彩的最直观、最便捷、最形象的工具,最终使“物色词”成为色彩词随机造词活动中最常见的“产品”。  相似文献   
50.
在大学阶段应培养学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文章,深入体会其中的乐趣和妙处.这样不仅让学生从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句法学习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引人入胜,增加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