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2篇
教育   672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1.
壮族情歌被"妖魔化"主要有三个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对唱情歌都属于被禁之列,歌圩遭打压甚至取缔。壮族情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被"妖魔化",体现了当时主流社会的文化需要和政治需要,情歌的被"妖魔化"折射出当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和社会控制模式。壮族情歌在被"妖魔化"的同时,也一直被"浪漫化"。古代世界的人们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是出于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和追求;而当代世界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则更多地折射出文化旅游中各方力量合谋把壮族建构为诗意的、浪漫的民族的努力,以及现代都市社会的人们对田园牧歌时代的怀念。  相似文献   
112.
"五河民歌"是淮河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和其他民间艺术一起,世代伴随着五河人民的劳动与生活,映射着五河人民的独有的精神追求和对生活的希冀。千百年来,它一直流传于淮河两岸,经久不衰。它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独特的韵味反映出了五河人民生产与生活方式,折射出他们的风土人情与智慧。从民歌的地理环境、民歌的历史概况、民歌的音乐特征和民歌的歌词艺术审美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该民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3.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歌诗创作的繁荣。歌诗的发展与教坊曲息息相关,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发展。歌诗提高了教坊曲的艺术品位,教坊曲刺激了歌诗和诗歌的创作,从而共同推进唐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4.
"旋律方法" 是一种能将英语学习与音乐欣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或唱英文歌曲中,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唤起积极参与意识.该方法对学生产生愉悦记忆体验、增强语感、克服"聋哑英语"、提高人文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五首优秀歌词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仁 《职大学报》2012,(1):92-102
要想写出好的歌词,首先是创作者深入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达成一片;同时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一环,就是回头研究那些长久流传并且脍炙人口的歌词,研究他们的经验,学习们的境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6.
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多以四句为"一解",与一支乐曲相配。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仍用旧题,但篇幅往往加长,显然不能与一支乐曲相配。据《乐府诗集》所载,仔细考察此类长篇乐府诗,大多四句换一韵,故可推测换韵与乐曲相关。也就是说,以一支乐曲的反复演奏而将歌词唱完,这一情形与"联章"体制相似。  相似文献   
117.
清人朱乾所编的《乐府正义》是一部对乐府诗作品进行集释、点评的选集。此书见解精要,评点得当,为明清乐府评点之佳作。朱乾对于乐府诗已经有了初步的音乐与文本二重性认识,既承认声音的重要作用,又驳斥郑樵“重声不重义”,主张“正声易,虽亡而今日之声犹在,有律可凭。正义难,虽存却难求作者之志,无辙可守。”  相似文献   
118.
赵艳 《科教文汇》2013,(23):80-81
迄今为止,如何让非母语学习者有效地习得语言一直都是困扰无数教学实践者和研究者们的难题。特别是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英语基础薄弱的空中乘务专业的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更是无从着手,本文通过对80名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二语课堂引入英文歌曲的实践,得出歌曲的使用发挥了艺考生的特长,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习得词汇,使课堂教学达到既定的效果。笔者希望引入英文歌曲能为二语课堂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9.
陕北民歌高亢、旷达、苦涩、悲凉、其音乐形象多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创造想象赋予音乐形象以浪漫、多情的个性色彩;比兴、叠字手法的运用使音乐形象感情强烈色彩浓艳。  相似文献   
120.
透过先秦典籍、出土文物、活着的民歌和立体的民俗,可以窥视先秦时期信阳民歌在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的文化形态。信阳民歌巫风交错的意象和率真无羁的性情得到了顽强固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