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407篇
科学研究   14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地震文学为何特别关注灾难场景,从传媒学的角度看是为了借助真实性、亲历性和传奇性的新闻手法追求视角效果,凸现灾难情形;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它曲折而隐晦传地达出人类远古的苦难记忆,间接而依稀地表现了文明前进的痛苦历程,深刻而残忍地揭示出美好人性的阴暗底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战胜灾难上它显示关好人性的光辉,体现万众一心的气势,表现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82.
将小额贷款运用于减灾领域在我国尚未开展。小额贷款减灾具有广阔的适用空间,适于灾民生产自救。构建小额贷款用于减灾的平台,需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完善有关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3.
清朝建立后,地处皖北的亳州商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南北商品集散地之一。亳州商业经济的繁盛得益于统治者将经济重心拉回北方的尝试。其地扼南北的地理位置,虽促成了其经济的繁盛,但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兵祸不断,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亳州民风日下,陋习过多,阻碍了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84.
现有处置能力评价研究主要基于事件生命周期、基于事件影响因素、基于"三维结构"中的一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存在构建思路单一、指标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从要素维、流程维、功能维提出了海洋生态灾害处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维架构,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儒家十分重视吏治,强调举贤,要求官吏自我反思、仁政爱民、廉政济民。汉代独尊儒术,以经治国,灾害期间,以儒家吏治思想为依据,注重从上到下的自我反思、举贤、罢免不称职官吏,借机加强吏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灾害吏治机制。  相似文献   
86.
试论煤矿矿难治理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难是指在矿山发生的灾难.矿难事故的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现行法律的滞后及不完善使得矿难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为了减少矿难事故的发生,遏制矿难频发的势头,更好地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和完善矿难治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7.
河南淇县是豫北地质灾害发生较多的县域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矿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已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地质地貌资料,论述了淇县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8.
灾难教育不仅从技术上提供应对灾难的应急措施与应变能力,而且更以一种非常态的方式让学生领悟生命的重量,开启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进而构成对当下生命教育的启明.作为开展灾难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将其纳入常规化、系统化的生命教育领域,通过整合与渗透的方式使生命的无上价值与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89.
从抗震救灾看应急机制与国防动员机制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抗震救灾中国防动员非军事功能作用的发挥看,充分利用国防动员的非军事功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而,对于国家的应急管理机制与国防动员机制的融合,而且对于其结合的必要性和基础的阐释尤显重要,并以此促进国家应急机制和国防动员机制融合的对策出台.  相似文献   
90.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巨大,造成了人员的身心创伤,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提高防灾减灾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教育经验,从政府重视开始,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化、经常化和法制化;从基础教育着手,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