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功能更加丰富和完善,它与社会、经济、政治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尤其是对社会和谐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完善教育体制,调控教育持续、适度、和谐地发展,促进教育发展同社会发展相和谐,避免人才过剩或不足状况的发生,使教育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功用,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富民强国、和谐中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22.
黎涌明  尹晓峰  杨涛  王雄 《体育科研》2015,(6):88-92,100
2015年(上海)体能新青年学术沙龙于2015年7月1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体能领域的23名新青年一起就体能相关议题进行了报告和讨论。此次学术沙龙丰富了我国体能训练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路,增进了我国“体制内外”体能新青年的交流,促进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科的发展;达成了与体能训练相关的一些学术共识,我国体能训练事业在未来需要从碎片化迈向系统化,从方法手段迈向原理规律,从单兵作战迈向共享平台,从“体制内外”隔离迈向“体制内外”交融。我国体能训练事业面临着进一步培育大众健康意识、继续培养高水平体能教练员,以及逐步建立本土化体能训练体系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3.
教育文化的勃发,根源于教育理念的升华;教育理念的使命,源自于教育文化的结晶。文章站在理性与发展的高度,对“文化兴校,文化育人,文化天下”这一主题进行了精辟独到、鞭辟入里的论述,认为文化兴校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战略,文化育人是文化天下的至要,文化育人拉开了文化兴校的序幕,文化兴校战略架构起了核心价值理念,文化天下是赢得教育文化不朽的境界。  相似文献   
24.
微博反腐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信息泛滥、缺乏理性、官方与民间反腐合作不充分等局限性,用好微博反腐对我国反腐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可以从建立微博反腐信息库、微博反腐自律组织、主动与被动反腐联合出击等方面入手,尽最大可能发挥微博反腐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5.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关系到党的事业兴盛发达的大事.  相似文献   
26.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辉煌璀璨、一枝独秀,究其繁荣原因,自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录取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这对于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新世纪中的文学与过去时期的文学,在发展形态上的最大不同,是在创作与批评的主线之外,又以论争纷出,事件频仍的方式,添加了诸多让入眼花缭乱的副线。如果说,80年代的文学演进是以政治浪潮为主导,90年代的文学演进是以经济浪潮为主导的话,那么,新世纪文学则是包含了政治,也包含了经济,还包含了以前所没有的媒介、网络、信息等多向主因的合力推导的文学演进。经由80年代、90年代的不断演进与剧烈变异,新世纪文学已经逐步呈现出一种“三分天下”的新的格局,即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或网络文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繁盛性”、“新异性”与“外延性”。面对新世纪新的文学现状,我们都需要在导向、观念、批评与教育等几个方面,作出切实的调整与有效的增强,以便适应新的情况,应对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山西书院文化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书院兴起于宋辽的时期,在山西书院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宋辽金的发轫期、元件第一个兴建热潮、明代的成熟期和清代的黄金发展期四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又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兴衰过程。在明代书院发展史上曾经历过四次禁毁,清代由清初的低迷徘徊到康雍乾时期的大发展,使山西书院发展走向鼎盛,后经嘉道咸的平稳发展和颓败,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与科举制度一起寿终正寝,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9.
论进一步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和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 ,是北京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应突出重点 ,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作出贡献 ;应围绕中心 ,大力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研究和推进工程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应与时俱进 ,大力实施工作机制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应抓住关键 ,继续实施北京社科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不断加强理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