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教育   319篇
科学研究   243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38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若一个化学反应的ΔγGθm >0 ,从热力学角度可以确定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改变反应条件 ,该反应可以转向自发也可能仍不能自发进行 ,在不改变其它反应条件下 ,利用一个能释放大量自由能的反应与之耦合 ,便可达到转化的目的 ,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耦合现象 .耦合现象与反应的能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When hitt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s directly or exploding in rock-soil media near underground structures, the conventional weapons with large charge weight will make underground structures be subjected to strong shock vibration and cause personal casualty and damage of precision electronic equipments. The shock vib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cardinal killing means of weapons. However,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predicting structure shock vibration are limited evidently. In this paper the coupling coefficient of acceleration in clayey soil is obtained firstly. Subsequently based on repeated experiments of chemical explosion, after dimension analysis and by using method of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calculation formulae of shock vibration acceleration for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are obtained finally. The formulae consider top and side explosion respective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penetration depth, charge weight, distance to explosion center, rock-soil media, size of structure and buried depth. They are easy to use with high practicability and degree of confidence, and can provide credible evidence for prediction of shock vibration and vibration isolating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dividual teacher efficacy,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and goal consensus/vision. Participants included 113 teachers of a high school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USA. During a teacher inservice meeting, teachers completed three surveys that measured the variables under study. Correlational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dividual teacher efficacy,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and goal consensus/vision.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was found to be correlated with all of the other variables examined, but was most highly correlated with goal consensus/vision. Individual teacher efficacy, while related to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was not found to be related to goal consensus/vision.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because individual teacher efficacy,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and goal consensus/vision are related, changing one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the other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
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构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仿真系统,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生态的耦合演进阶段,并探索不同创新情景对融资环境耦合协调阶段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长期处于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状态,系统仿真结果预测将于2019年跨入高度协调。(2)创新能力的增量改变对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改善作用,创新资源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情境依赖性决定了政府在对资金量总体供给进行适度引导的同时应避免陷入"政府干预陷阱"。  相似文献   
15.
调整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中小学布局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社区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农村社区建设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促进作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社区建设的支持作用。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顺应农村社区建设这个社会背景,与农村社区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6.
群控技术直接关系到多电机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介绍了群控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多电机群控系统的典型控制策略,探讨了多电机系统群控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全国及各省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全国及大部分省区城镇化水平超出资源环境的承载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镇化的支撑能力有限;第二,全国及各省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拮抗阶段,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比较剧烈,既存在胁迫效应,也存在约束作用;第三,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格局,全国属于轻度失调型,大部分省区属于轻度和中度失调型。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在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适度适速发展、创新“土地红利”模式;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交通荷载作用下管土受力分析模型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交通荷载作用下管道与土体的耦合受力分析模型中的关键问题以及随机性、动态性、耦合性、非线性等主要特征,为以后交通荷载下软土中管道受力性状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理论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序、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均表现出增长态势,空间分布呈东中西阶梯分布,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好于体育产业水平;耦合协调度发展缓慢,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正向聚集特征,且聚集程度逐年递增;东部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并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均衡发展;挖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协同发挥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进程中的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创新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生态系统技术种群非对称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上游零组件、下游互补品等不同技术种群之间相互依赖、共同进化的耦合关系存在非对称性。通过引入生态学关于生物演化密度依赖模型,实证研究创新生态系统上下游技术种群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技术互动性越强,技术种群之间耦合强度越大;技术相对越重要,其他技术种群对此技术种群的耦合强度越大;技术所有权越集中,即技术垄断程度越高,其他技术种群对此技术种群的耦合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