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4075篇
科学研究   24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2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阐释的诗性空间。诗人留存的4本诗集中.有许多诗歌描写了流水意象,这一意象倾注了诗人对生命的歌赞、沉思和追问。对朱湘诗作中的流水意象进行分析,既是我们把握其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的重要依据.又是我们领悟其生命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2.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83.
毛泽东诗词通过翻译在全世界传播,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国内译界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的研究也随之展开,主要集中在对毛泽东诗词荚译本的评价研究、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的比较研究、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翻译和传播毛泽东诗词,让这一中华文化精华为世界人民所共享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节奏是一种无形的话语,与表面有形的话语相互交织,构成了诗歌完整的结构和意蕴,对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具有巨大的作用。《凤凰涅槃》对节奏性的追求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代中国文学中诗歌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与诗人们对节奏的把握有关。  相似文献   
85.
跨文化诗歌翻译,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方向,被视为文学翻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家都就其性质、标准、方法、技巧等方面对诗歌翻译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然而,作为翻译活动主体之一的译者,却是近年来才引起译界重视。译者的主体性对整个翻译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研究正在探索中的课题,本文试从诗歌翻译这个跨文化活动中来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6.
朱淑真一生悲哀,嫁非所爱,漂泊东西。她把满腹愁苦灌注在她的诗词作品之中。尔后虽其大部分作品被其父母一火焚之,亦有少数有幸得以存世,后人结集之,名曰"断肠"。何为断肠?古人云:悲之极也,肝肠为之寸断。纵观朱淑真一生,经历着错嫁、思亲、相思、曲高和寡、叛道的感情煎熬,这些情愫最终凝结成了她的断肠之悲。  相似文献   
87.
边境地州农牧区县市实施课改和推进双语教学的情况一直是自治区关注的重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课改与双语教学调研组采取了城乡对比的方式,对塔城地区裕民县等三个边境县市课改与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北京西城曾蕴蓄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变局。从清末到民国初期,许多对近代中国文坛以及政坛产生极大影响的著名诗人和思想家都曾在西城区驻足停留,他们的著述反映了清末和民国初期中国文化与政治思潮的轨迹。可以说,"变局文化"之西城是中国微观文化地理方面的一大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89.
朱次琦以诗经世之作呈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然仅在内容上体现杜诗沉郁之境,并未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景物诗与赠答诗则在形式上实现杜诗的顿挫之境,但在内容上则远离杜诗之沉郁。因此,将朱次琦纳入近代岭南诗派之列,体现了汪辟疆的独到识见。  相似文献   
90.
叶燮《原诗》内篇下举杜甫“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晨钟云外发”、“高城秋自落”四句以说明“诗之妙处在含蓄无垠”、“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但诗例本身较难理解,需要结合杜甫诗歌的原文作全面理解。本文以仇兆鳌《杜诗详注》和杨伦《杜诗镜诠》为参照对四句诗例作详细疏解,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原诗》的诗学意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