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还愿是人们在神灵面前所许的愿望实现以后,而举行的酬神的仪式。还愿仪式在中原地区广泛存在,至今仍然能够经常见到。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多次到平顶山地区做实地考察,并依鲁山县西羊石村王家2008年2月10日到12日进行的还愿仪式为个案,对还愿仪式的场景以及音声过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2.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43.
How Did We Do?     
  相似文献   
44.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neoliberalism has in shap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European Union’s policy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itially present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neoliberalism as the dominant ideological and economic paradigm of our time. Thereafter, it takes a view on how neoliberalism perceives the four objectives of the European Union’s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namely employability/adaptability, personal fulfillment, social inclusion, and active citizenshi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uropean Commission’s policy documents on Lifelong Learn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ether these objectives, with focus on social inclusion and active citizenship, can be realized within the ideolog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ramework set by the neoliberal paradigm. The data underwent Qualitative Analysis using the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extual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ly employ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seem to be compatible with the neoliberal rhetoric since the flexible and adaptable employee better serves the needs of the markets. The role neoliberalism holds for the individual is that of the consumer, product user, and voter. Therefore, the non-economic objectives of Lifelong Learning cannot be equally developed as they constitute the complete antithesis of neoliberalism’s basic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45.
教育如何走向哲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铁芳 《教育研究》2005,26(4):8-12
教育走向哲学形态,意味着教育的基本目标乃是人的完成,教育逐步把个体引向对人生周遭“最重要的事情”的关注,让个体面对世界大全,在对人生最高知识追求的过程中获得人性的卓越与整全。教育具有阶段性,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又具有整体性,作为整体的教育,其目标就是个体人生的完成,即实现个体人生的整全,追求个体人生的最高形式的存在,引导个体人性臻于完善。教育正是在引导个体人性臻于完善的过程中走向哲学,走向教育存在本身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46.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强劲的发展动能,为企业通过ESG责任履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本文运用2012-2021年我国2774家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责任履行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及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的ESG责任履行,已经成为推动各行业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劲驱动力。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环境、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推动企业ESG责任履行。拓展性分析发现,产权性质、同群效应、环境规制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ESG责任履行效应产生差异性影响,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履行ESG责任能够带来企业持久竞争力的增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指导企业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实现ESG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7.
试论道教与基督教的社会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社会、自然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生态危机的解决从根本上说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连。道教的“承负”说已涉及到代际公平,基督教的“尽义”也是信徒对待社会的道德规范;消除贫困与不公是道教和基督教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道教倡导“少私寡欲”、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基督教主张“节制”、“现世”的禁欲主义价值取向;道教的“太平”与基督教的“和平”观念的核心内容是人、社会、自然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48.
论述了高师院校女生篮球选项课应根据女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办法及教学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9.
普职招生规模的比例问题是职业教育界长期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招生规模的确定对于指导职业教育办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国家提出“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依据,提出了实现“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设计运用大班节日主题活动,首先要为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精心筛选传统节日和纪念节日。其次,围绕节日内涵及大班幼儿学习需求,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第三,注重潜在教育因素浸润,创新主题活动实施形式。第四,营造良好园所文化环境,体验节日文化氛围。幼儿园大班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促进了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创新了节日活动内容,提高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