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小陶、古田、华家、蛟洋和姑田等单元组成.小陶、古田和华家单元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蛟洋和姑田单元是含角闪石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小陶和古田花岗岩以高SiO2(>71.77%)、K2O(>4.67%)和低CaO(<1.71%)为特征,属于弱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它们含高的Rb、Nb、Ta、Th、U和低的Sr、Ba含量;稀土(REE)含量和轻重稀土分异((La/Yb)N)变化大,分别变化于143×10-6~548×10-6,和3.3~26.5,Eu亏损中等到强.姑田和蛟洋单元都以低SiO2,(62.88%~66.38%)和高Al2O3(15.44%~16.51%)为特征.姑田单元的REE总量低而蛟洋单元的REE总量高,但两者的Eu负异常都不明显.华家单元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两组花岗岩之间.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小陶花岗岩形成于222±3Ma,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161±1Ma.小陶、古田和姑田花岗岩具有相似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89~0.7099)和εNd(t)值(-11.1~-11.5),而且古田和小陶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也相似,表明它们起源于相同的源区.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指示它们的源区物质是具有1.73~1.5Ga平均地壳存留年龄的变质沉积岩.而位于杂岩体南部的华家花岗岩显示明显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310)和更低的εNd(t)值(-16.4),指示它的母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暗示杂岩体南北基底组成可能不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而小陶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时代岩石组合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其最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2.
Well 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petroleum filling history in Tazhong North Slope. Petrographic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bitumen, oil, and petroleum inclusions coexist in Silurian sandstones from well S, reflecting a complicated reservoir filling history in the study area. Integration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ilurian reservoir has experienced three episodes of petroleum charge, that is from the late Silurian to the early Devonian,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and the Paleogene,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day reservoir fluids in the Silurian are the mixtures generated in multiple ( at least two) episodes of petroleum charge. The oil charging into Silurian resevior in the early period had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degradation, and was mixed with later non-degraded oil.  相似文献   
33.
李明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47-49,182
高山院士长期致力于地球化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以中国东部为研究基地,结合全球对比,在大陆地壳结构和组成、壳幔交换作用以及微区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系统创新成果。他刻苦钻研,治学严谨,学风正派,教书育人,勇于探索和创新,有很好的敬业和合作精神,重视团队建设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地球化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优秀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34.
根据教学经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及固体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在有机化学、沉积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对"有机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解速度慢,理解程度低,本文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探讨了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措施。同时,从学校专业建设层面的角度对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5.
"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是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地球化学科研问题。本文在阐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可采用基本原理讲解、实例软件演示、课堂演讲解决科研问题相结合。实例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地球化学科研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6.
花岗岩板材放射性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岗岩板材作为一种豪华的装饰材料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商场、办公楼、住宅等建筑物的装饰工程中,花岗岩板材因其质地坚实、耐酸、耐碱、耐风化、色彩斑澜、磨光后光洁如镜而备受人们青睐.然而由于花岗岩是放射性元素铀赋存的有利载体,所以有人称花岗岩板材为“美丽的杀手” 本文从铀地球化学的角度对花岗岩板材放射性产生的原因作一些分析,并就如何评价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危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7.
研究地质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面对的挑战性课题之一。与诸如实验和物理化学建模等传统研究方法相比,分子水平上的计算机模拟在解决极端条件下流体体系物理化学性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成为定量研究地球内部不同层圈中地质流体特点及其作用规律的有效途径。本论文简要介绍了我们把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到地质流体研究中的成果,主要可概括为:(1)利用蒙特卡罗计算机模拟方法,我们成功地模拟了地质流体体系相平衡和相变,取得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从而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相平衡研究,与花费昂贵的实验相比具有方法学上的先进性;(2)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我们把水的PVT数据从实验所允许的温压范围(温度小于1873.15 K、压力低于5万大气压)扩展到2000 K、20万大气压,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宽广温压条件下的状态方程;(3)通过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罗模拟,我们建立了一个CO2分子模型,它能同时准确预测CO2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和行为(PVT性质、相平衡、潜热、结构性质和动力学性质);(4)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氯化锂在溶液中的离子水化和缔合性质,我们得到了与实验和量子力学模拟一致的结果,与此同时还揭示了离子水化和缔合过程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38.
报道了浙江7个地开石粘土矿床的氢和氧同位素分析数据。应用水-岩石同位素交换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这些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同位素交换平衡曲线表明,成矿热液流体起源于中生代大气降水,在300℃的较高温下与围岩发生同位素交换后形成环流地热水;而地开石粘土是在250~100℃的中低温阶段酸性火山岩的热液蚀变产物。此外,还概述了地开石粘土的成矿热液体系从酸性偏还原环境到微酸性氧化环境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9.
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我们在"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从实习课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以及建立地球化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探索,为今后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怎样从训练转到教育,始终是大学教育和教师要深思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40.
现行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中,地球化学专业更加重视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培养人才的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列为核心目标。如何适应教学质量国家新标准,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地球化学专业人才,《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地教学实践,对《应用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初步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