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6327篇
科学研究   41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32篇
综合类   45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681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641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礼仪教育必须从强化基本道德教育和训练文明行为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2.
提升青年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是当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鉴于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应着重从强化思想引导、深化师德建设、坚持创新导向、注重实践锻炼、突出匠心培养、加强人文教育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3.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它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而当今的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不能令人满意,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使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从而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4.
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基础上,进而从三个界面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35.
对教师队伍的管理首先是师德教育。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责所规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规范。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良好的学风主要表现在勤奋好学、立志苦学和创新巧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基督教哲学家之一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在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中,运用他的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观,对现实的社会问题进行伦理研究,把社会公正看作道德的最高理想,首次对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认为群体的道德低于个体的道德,分析了道德的两难处境,对我们认识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7.
毛红霞 《出版科学》2016,24(2):44-46
调查三批共计57家名栏在地域、核心期刊、学科、母体高校层次、大小众栏目和期刊类型方面的分布情况,发现现有名栏存在分布不均衡现象,提出优先发展未分布省市的栏目、适当照顾非“三核心”刊物的栏目、扶持部分学科的栏目、注重吸收地方高校刊物和综合性刊物的栏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38.
王船山将“大公至正”视为官德的基本原则,要求为官者“以义制我”,关注“民之生死”,谨防以道德为旗号来攫取民利,“独灭裂小民而使之公”;为官者的仁爱之心是践履“公天下”原则的心理基础,而君主摒弃“一姓之私”.方能与臣下坦诚相待,同舟共济;为官者谨守道德,“躬行于上”,才能服众抚民,才具备为官掌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官德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9.
大学阶段是青年世界观养成的关键阶段,为使大学生理性地看待现存的社会问题,良好适应改革带来的社会变革,树立远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应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0.
色彩学将人们通常看到的各种物体的色彩称为“物体色”。当人们将形成“物体色”的要素之一:“物体本身”作为命名色彩的根据时,便产生了我们所谓的“物色词”。在动态的言语活动中,为了快捷而又准确地创造出符合语境的言语色彩词,不同的言语主体往往会不约而同地采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说明方法,从而使具有不同色彩特征的客观事物成为了言语主体说明某种特定色彩的最直观、最便捷、最形象的工具,最终使“物色词”成为色彩词随机造词活动中最常见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