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77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泉州方言的人称代词与普通话一样同样需要变调,但变调的形式与普通话不一样。文章主要探讨泉州方言人称代词“我、汝、伊、阮、恁、洇、”与普通话人称代词以及其他方言的人称代词在变调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92.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将郑国东迁虢、郐间的初都京城;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将郑都迁至郐地新城;周惠王六年(公元前761年),郑文公定都新郑,郑国共三次迁都。郑国最后一位国君郑康公,于二十一年(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周显王遵循“灭国不灭祀”的历史惯例,封其子宙公之子据公于嚣山之阳,称践土君,守祭武公寝陵。此处被称为“郑王之墟”。这里便成为中国最大、最早,流传时间最长的郑氏祖茔。  相似文献   
593.
歌唱艺术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个性化极强的感觉艺术。我们从歌唱速度的快与慢,声音的“明与暗”,音量的大与小,声音的“远与近”等感觉,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大致内涵及风格特征。本文以不同风格的作品阐述了歌唱声音的远近关系。  相似文献   
594.
山东乐陵话属官话方言冀鲁官话区沧(州)惠(民)片的黄(骅)乐(陵)小片.乐陵话声母25个,韵母38个,声调4个,在连读变调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乐陵话的连读变调,包括一般性的两字组连调、"一七八不铁"的变调、三字组连调、轻声及轻声前字的变调等.总结乐陵话的连读变调规律,可以体现其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595.
言语交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方式,交流中各方都要遵守一些约定的规则,如合作原则等。但即使如此,在现实的言语交流当中,由于交流各方的认知图式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语境的认识的不同,再兼之音调语法的原因,仍然会产生发话人所发出的言语信息与受话人所接收到的言语信息不等值这一现象,即言语信息差。本文从音调语法层面、语义层面、语用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6.
在格调论中,主情与主格调相互统一,直接显现着中华民族生命的存在方式。格调论的兴起是主情思潮直接导致的结果,明人不满宋元理学对诗学的渗透所造成的情与理的分割,要求以自由的审美的节奏韵律为中介,回归汉与盛唐的主情诗学,回归于生命本身固有的和谐。但他们既没有汉唐人的生活情感,在政治专制和理学统治下情感又受到压制,不能直接走兴感的路子,于是以复古为途径,通过将诗的格律声调还原为生命本体论意义上的情感运动形式加以摹拟,以纠正、化育与表现生命,达到情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597.
本列举大量古书中的例,进一步证实了清代学提出的“阴阳对转”现象,即在古书中韵腹相同而韵尾不同的阴、阳、入之声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98.
文章以词和它的音乐形式为立足点,从其产生的艺术理论基础出发,说明了在词产生之初,音乐从旋律、节奏、乐声和乐韵等方面对词的分片、句式、字声和用韵的决定作用及其具体体现。又以历史进步的角度,观察了在音乐形式的内容决定下,词由依附音乐渐趋独立的过程,以及它和音乐互动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变化。从字的内部乐音规律,到词的外部音乐形式,本文也都加以尝试论述,以求更加明晰的论证音乐和词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99.
青少年变声期常给合唱训练带来一些困惑,因此有人主张禁声或认为不能歌唱,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没有科学依据的做法。我们就此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的方法,使孩子们能在美妙的歌声中愉快地渡过变声期,以利于广大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600.
叶朝晖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3-124
本文从民间音调改编与创作的早期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中,揭示了民间音乐对中国钢琴曲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