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53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武陵春>历来受人推崇,被认为是写愁词的千古绝调. 从此中可略窥其抒愁风格之一斑.真是作之凄然,读之怆然.就两人前后际遇的迥异,两首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男女词人的不同情感表现来探讨二人的言愁,其愁各有千秋,深广、凄绝两由之.但基调和意蕴均一样荡人心魂,具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2.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13.
河北的“三驾马车”以时代的主流话语表达着人民的心声和希望,用小说的本与大众分享着艰难,他们用强烈的人精神建构叙事本,将深度的人生体验融入思维模式,创造了一个平实而又深邃、平淡而又丰富的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14.
《华商报》2 0 0 1年 1月 1 8日发表题为《夜郎古国“沉睡”沅陵》的文章 ,认为湖南沅陵县城南古城址西山墓区中的大型西汉墓为古夜郎国 ,值得商榷。实事是 ,楚之黔中郡城非秦代同郡之城 ,更非古夜郎国王城。上述沅陵西汉墓当为汉景帝之子、长沙国王刘发之后裔墓。  相似文献   
15.
《词境新诠》一文是詹安泰先生发表在1947年第1期《文教》杂志上的一篇长文,但詹安泰先生的《词学研究》、《宋词研究》、《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以及《詹安泰文集》都不曾收录,此文应是詹安泰先生词学研究中“论境界”的原稿。该文一是对《词境新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二是追溯詹安泰先生本人对此文...  相似文献   
16.
马叙伦从"<说文>学"和"六书"说出发考察中国文字,"六书二系"说是他的理论核心;他通过实践分析认为俗字不合"六书","六书"理论适用于金石刻辞文字;并吸收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六书",阐释许慎的文字学思想.马氏的文字学思想固守传统,相对保守,但保守之中也表现出进步性,如"三书说"和语源学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虽然,天台宗为佛语宗,牛头禅为心宗,然而同在江东的人文地理环境中,他们却发生种种关涉:如都提倡禅教并重;都主张无情有性说;都推崇傅翕思想。这种种关涉也就构成了南朝灭亡后江东佛教之特色。  相似文献   
18.
池莉小说大多是对芸芸众生的世俗性关怀,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性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的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9.
“精确并非真实”是马蒂斯对造型艺术的独特见解 ,也是其美学思想的精髓所在。它要求艺术家自发地或无意识地根据自己对客体的独特感受 ,选用适合自己表达的方式来表现心中的对象 ,在轻松、自然、随意中 ,追求更高秩序的美和心灵的表现 ,把对象本质上的真实当作艺术的灵魂来揭示。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