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53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郑继明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1):105-106,133
为了了解师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对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结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存在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急需教师引导和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2.
汉语文学结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西文学结构观念之比较 ,辩析他们在属性、诠释、着力点三个方面的差异 ,重点阐述汉语文学结构“首尾相援”、“虚实组合”和“明断暗续”的审美特征 ,指出它们源于中国的二元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03.
桐城派除了有文派外还有诗派,其诗学理论和实践在清代独树一帜。姚鼐的著作提出了多个有价值美学论点,并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他将古文理论直接用来建立诗学理论,将古文法与诗学合而为一,以文论诗也就成了桐城派诗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4.
笔者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发现,无论是在岗的中小学教师,还是即将毕业的师范大学本科生,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主要凭借于常识判断、经验摸索和榜样模仿,明显缺乏理论素养、科学依据和专业判断。因而,笔者建议地方师范大学应当将办一流教师教育作为自己的时代使命,紧紧围绕"愿不愿教"、"教什么"、"如何教"等三个核心问题的解决,研发具有全国共性和区域特性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修改完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方案、优化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革新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努力培养具有良好专业水准的师范毕业生,从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5.
人性未善,待教而为善,这是董仲舒思考教化何以可能的逻辑起点。在他看来,"未善"的人性是个"质朴的东西",它包含着潜在的"善质"和"恶质"。教化在潜在的"善质"和"恶质"向现实之善恶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使潜在的善质转变为现实之善,另一方面抑制潜在的恶质转变为现实之恶。而这个"未善"的人性对应的是广大的"中民之性",教化好这一部分人,对于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项之规定,吸收了无罪推定关于疑罪从无的内容,正式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体现了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步.但是该项之规定也并非是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也存在不当之处,需要加以修改与完善.本文即对于该项规定之修改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高职院校也正使出浑身解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学,如何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方针策略,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8.
通过一系列的考证可知:孔融的“亲子无亲论”等并不意味着对儒教的背叛,它乃是孔融在汉末世风日下、儒家精神沦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矫正世俗的险诈之风而对儒家思想任真尚诚一面的特别强调。孔融之死乃是曹操的蓄意迫害,他的“罪名”乃是曹系势力故意罗织的。  相似文献   
209.
姜新生  戴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10):60-61,107
多元文化并存导致的文化价值冲突,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为了解决人们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信仰危机,文章从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应有的态度入手,论述了处理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的方法,并就新时期如何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10.
多元化的20世纪音乐为人们所反思:什么是音乐?怎么音乐?音乐为什么?音乐怎么了?任何声音、任何组织方式,不管能否表现什么,甚至什么声音也没有都可以构成音乐作品。这确实为音乐、为大众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改变了我们的音乐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