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5篇
教育   336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向来被视为理性独断论代表的莱布尼茨哲学,受到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大师的青睐,这似乎出人意料之外。实则莱布尼茨的哲学是多维度的,它的独特的直觉思想超越了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峙,表现出现象学的意味,而单子论则富有生存论的因素。胡塞尔与海饴格尔从各自的现象学立场出发,时莱氏哲学进行了不同的阐发,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重新理解作为莱布尼茨的思想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72.
休谟为了找到确定的知识,彻底地贯彻了经验论,将知识奠基于经验之上。他将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感觉印象是直接呈现于我们心灵中的,"观念"来自于感觉印象。这样他就找到了最确定、最基本的能够作为一切知识之基础的东西。不仅如此,他还悬置一切实体,将认识从关注外部实在回到自我意识中来。胡塞尔现象学倡导"面向事情本身",要求面向直观呈现现象,回到纯粹意识。于是,休谟拒绝在现象之外看到非现象的态度与胡塞尔"面向事情本身"的纯粹意识,产生了理念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73.
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are qualitative, personal, and value laden and do not fit well into existing educational frameworks. Yet, I think greater aesthetic awarness is a pragmatic and philosophical necessity missing in much schooling. An aesthetic context calls for a rethinking and revaluing of what is educationally important. This paper explores such possibilities along with the concrete implications of taking 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seriously, within a school setting. Opened in September, 1997, the Creative Arts Centre, Milton Williams School, Calgary Board of Education, Calgary, Alberta, Canada, has chosen to value the creating process, primary to the arts, with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as a whole. It seems an ideal situation in which to pursue connections between curriculum theory, practice, and the aesthetic.  相似文献   
374.
朱宁波 《教育科学》2006,22(5):43-45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人的主观领域不断构造的世界,是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应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走出成人化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儿童现实生活永恒世界回归,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375.
Because of the way it prioritizes interruption and calls into question the very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coherent, selfcontained narratives, the deconstructive work of Jacques Derrida is often thought to be intrinsically anti-narrative in its very structure; and yet there are those who insist that, to the contrary, deconstruction is a narrative exercise through and through. I maintain that both interpretive approaches fall prey to a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 of deconstruction. I will show that deconstruction should be viewed neither as a simple affirmation nor negation of narrative but rather as a radical perplexity in the face of narrative. Indeed, any serious engagement with deconstruction requires that we call into question the very nature, function, and limits of narra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376.
借助于现象学思想与方法的视角,人们能够进一步面向现代技术"本身",从技术知识、意向结构以及伦理关系等方面推进技术伦理建设,构建现代技术基础上的生活世界与和谐伦理关系,促进技术与人相互协同,推动现代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77.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对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解释了现象学的基本涵义,并将现象学应用于教育学领域后对教育意义进行了新阐述,提出教育是人类对存在困境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78.
379.
现象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方法,其核心是现象学还原和本质还原。由于现象学创立者胡塞尔本身师从于心理学大师布伦塔诺,加上现象学本身是一门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使得现象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80.
德国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在美学研究方法上,超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之争;在美学学科定位上,将"审美价值"作为美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在艺术本质问题上,主张艺术是一种存在体验;在艺术功能的理解上,认为艺术能够提升我们至生命的顶点。盖格尔的美学兼有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之长,却又超越了二者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