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36篇
科学研究   3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6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我们一般认为在荷马史诗中,当奥德修斯未归时,特勒马科斯在家庭权力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佩涅罗佩居于从属地位。而本文的观点认为史诗中体现出来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特勒马科斯在家里并非完全居于主导地位,佩涅罗佩也并非完全居于依附地位。二者事实上是一种双向互依关系,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一,史诗中英雄伦理观对特勒马科斯的限制;二,荷马时代前的母权制的余烟的影响;三,史诗中的二元思维模式在他们母子关系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942.
面对社会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学分制的管理模式是教学管理中最适合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佳教育方式,教学改革应以学分制为龙头,带动其它方面的改革。本文简述了学分制的实施及构建策略,并对预计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43.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城市贫民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以其为数不多的几篇小说完整地展示了具有普遍性的城市贫民悲剧,并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贫困是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罪恶、黑暗的社会,发出变革社会的吁求。  相似文献   
944.
奥尼尔在此剧中主要从精神领域表现人受环境的迫使和自身的不能自己,借人物灵魂的自我挣扎来展开冲突,描述了种族偏见和歧视带来的恶果,在人物自我的精神对抗和分裂中完成了吉姆与埃拉两个悲剧性格。作者在埃拉身上更多体现了种族间通婚的特殊纠葛,而在吉姆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婚姻本身固有的纠葛,而这一切都源于奥尼尔对生活的悲剧性认识。  相似文献   
945.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主义小说之父” ,其作品亦被称为“寓言小说” ,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卡夫卡作品中所传达的孤独、异己、焦虑、绝望、非理性等情绪以及与时代连成一片的阴沉的气氛正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卡夫卡笔下主人公的悲剧 ,就是现代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946.
对于《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位贵族少女不同的生活轨迹和行为方式,文章从她们的性格特征方面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性格对她们不同生存方式的影响,并指出这两种生存方式处于封建末世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947.
文章探讨了玛格丽特·劳伦斯在《石头安琪儿》中表现的一个首要的主题—徒劳的逃脱的主题。加拿大小镇玛那瓦卡的人们试图逃脱家庭影响 ,逃脱自我的空虚感 ,逃脱对他们毫无宽容的命运……。但是尽管他们的努力非常勇敢 ,非常感人 ,最后都注定失败。简述了与此主题密切相关的高傲的主题。高傲的天性使哈格的生活成为一片荒漠 ,导致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导致她不幸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948.
崔莺莺与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在爱情生活中,崔莺莺和霍小玉同样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结局,一个忍气吞声地接受被弃的命运,一个则在死后也化为鬼魂展开复仇。对这种不同结局的安排,既是崔莺莺与霍小玉不同身分和地位以及家庭环境所决定,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元稹塑造崔莺莺,有自饰的动机,体现了他"补过"的男性封建思想;而蒋防塑造霍小玉,则是对李益负心的谴责,且对霍小玉的遭弃充满同情,体现出了一种对女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949.
对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的“出入说”,各家向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王国维的悲剧观角度重新阐释他的“出入说”,论证这两个方面的紧密相关性,寻求蕴涵在其“出入说”中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950.
悲剧和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艺史上,悲剧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难题。在分析以前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远远算不上深刻的理解:悲剧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抗争精神是悲剧的核心。悲剧美是在怜悯、恐惧基础上升华出的崇高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