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5600篇
科学研究   193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335篇
综合类   39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564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熊明 《培训与研究》2010,27(1):103-106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必然受一定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在文化类型、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消极因素也对教育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伦理文化中森严的等级观念、刚性文化中的过度努力心态、前喻文化中的保守意识制约着教育的和谐发展;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而轻利、重道而轻器、重学而轻术的观念阻碍着教育的和谐发展;注重内省而不重外求、重经验的体悟而不重严密的逻辑推理、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辩证综合而不重对实体、部分的认识的思维方式掣肘着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62.
霍小玉不是妓女,而是被封建贵族遗弃的贵族,是正逐步融入市民阶层的城市贵族;霍小玉的悲剧与社会与时代固然有关系,而直接和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李益个人,其所以负心,主要是缘于软弱和自私。小说的主题是在男女情感的视域下,探讨什么是"丈夫(男人)"和怎样去做"丈夫(男人)"的问题,旨在教谕文人士子们:女子本性柔弱、痴情而善良,为女子所倾心的文人才士务须珍视她们的爱,对她们的爱负责任,随意作践和伤害她们和她们的爱,到头来不仅害人也会害己。《霍小玉传》的思想价值,一是揭露了封建文人轻视和践踏妇女的罪恶,反映了封建时代一部分进步文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二是揭示了"礼"与"情"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礼教害人的残酷现实;三是揭示了市民阶层对现实社会的一定超越,反映了唐代市民思想解放的程度;四是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事实婚姻的漠视,反映了"始乱终弃"悲剧不断上演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63.
曹植尤其以著名的《洛神赋》奠定了六朝美文开山鼻祖的霸主地位,且以才高八斗的诗文斐然傲立于建安文坛。可以说,曹植在文学主张上强调文质相扶,崇尚诗文佳作不仅应达求辞各美丽的审美情趣,而且更须标识出浓烈纯真的思想情感,从而彰显着雅好、悲凉、慷慨的审美体征。  相似文献   
964.
司马迁被中国历代史家尊为史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他对中国史学有开创性的贡献:一是创立了以纪传体为主要标志的五体体制;二是究天人之际,构建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体系;三是通古今之变,阐发了他对治乱兴亡历史规律的卓越见解;四是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体大思精、彪炳千秋的名山事业,无愧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965.
唐传奇小说《昆仑奴》讲述的主要是昆仑奴磨勒因行侠仗义而遭到封建邪恶势力打击迫害的故事。帮助别人的侠却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是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其思想价值体现在,告诉人们侠在社会底层,在人民中,具有人民性;揭示了侠的本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侠的认识和期待;反映了以侠为代表的社会公义力量对封建邪恶势力的震慑,以及双方斗争所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把昆仑奴作为令人敬仰的侠士来刻画,反映了唐代社会及其文化的开放程度和包容程度。  相似文献   
966.
物我生命一体的神话思维方式,具有类通于艺术创作中物化思维的审美特质,但神话思维毕竟是原始初民在自我意识尚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对宇宙自然的一种理解和认知方式,它又有别于艺术创作中的物化思维。  相似文献   
967.
本文主要对石涛艺术思想相关研究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又从"我自用我法"艺术主张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等时代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自用我法"思想渊源的"禅道渊薮"、"内在精神"及其"艺术境界"进行了追问。  相似文献   
968.
对戴震思想的“分期”研究由来已久,这一研究模式致力于戴震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其结果却形成了“考据学家戴震”与“义理学者戴震”两个难以兼容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其学问主旨造成了困难。“分期说”的主要缺陷是立论前提与论据使用的不当。唯有摆脱“分期说”,依照“通经以明道”这一贯穿戴震一生的学问路径,我们才能对戴震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解。  相似文献   
96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系统提出人性论问题之第一人。他的人性论教育思想主要强调人性的基本平等以及后天发展的可塑性,尤其强调个体差别主要是由各人后天所受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的不同而造成的。正是基于此,孔子指出教育对国家、人才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第一,强调人的德智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指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对人才发展的作用;第三,明确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970.
屈原的悲剧带有必然性质已经在古今视域融合中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同。从阐释学的角度讲,屈原的悲剧实质是一种存在悲剧。他用个体存在的毁灭作为代价向人们揭示了生命内部所有的尖锐性、复杂性、荒谬性,以及生命存有的整个重负。究其根源,屈原准宗教性的知性思维方式与他悲剧的诞生不无关系。所以,更深层次地解读屈原带有意志性质的存在悲剧还应从他"国身通一"的思维切入,以屈原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关怀为视角,才更有利于对屈原的悲剧作出人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