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5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教育   16059篇
科学研究   1157篇
各国文化   75篇
体育   1843篇
综合类   1435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0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561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547篇
  2014年   1531篇
  2013年   1666篇
  2012年   1880篇
  2011年   1958篇
  2010年   1331篇
  2009年   1150篇
  2008年   1229篇
  2007年   1500篇
  2006年   1429篇
  2005年   1284篇
  2004年   1124篇
  2003年   958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关于中国农村图书馆发展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家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在收集我国有关农村图书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对这些研究现状和研究资料的分析,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图书馆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2.
从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形成的社会背景、历史源流着手,指出抄书仍是历代藏书家增加藏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精抄精校泽被后世和楼名典雅用纸讲究等方面,阐述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抄书活动与一些典型特点及其不朽功绩,并著录其流传及现存状态、藏地。  相似文献   
113.
论中国图书馆学历史传统的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图书馆学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和丰富的历史资源,它们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的重要精神财富。文章分析了如何发掘和利用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术资源,提出要弘扬中国图书馆学经世济民的价值取向、调查研究的方法取向、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取向和系统、整体的思维取向等优良学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融合西方图书馆学的成果。使当代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中国的“魂”和“体”。  相似文献   
114.
口述历史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意义及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金文坚 《图书馆论坛》2006,26(4):210-213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现代口述历史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了口述历史对于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文章通过对《退想斋日记》内容的介绍,旨在指出其在研究山西政治、民俗和晋商方面的史料价值,进一步指出日记对近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6.
魏来  蒋丽艳 《晋图学刊》2005,(5):5-8,22
新世纪呼唤新型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创新性“复合型”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论述实现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7.
The first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s opened to the public were inspired by a sense of curiosity and wonder about the products of nature. They were ‘cabinets of curiosities’ that offered a first-hand interaction between owner and visitors. Nowadays, these two facets of the museum experience—dialogue and wonder—have been lost, in part, due to the information overload coming via the media and the impersonal nature of the museum visit. This paper offers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useum visit, suggests some ways to rediscover this ‘sense of wonder’ and provides ideas on how to promote two-way communication with museum visitors. Two examples of exhibitions are offered as illustrations of the point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8.
Public history is turned toward the future no less than the past. Little discussion exists as to how practices of public history might foster new ways to live with the presence of history. Museum exhibitions are one site where such discussions may take place. Particularly generative in this regard are exhibitions that present artifacts and documentation that reference state-sponsored violence. One such exhibition in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While this exhibition presents evidence of past events, it also assembles traces of the past and bequeaths them as a testament, “a terrible gift” that places difficult demands on those to whom it has been given. In discussing the practices of inheritance initiated by such a gift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how museums might initiate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force of history in social life.  相似文献   
119.
120.
花芳  肖燕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45-48,23
概述电子教学参考资料系统的特征,分析有关的著作权风险,提出在现有法律环境下建设电子教学参考资料系统的著作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