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2014篇
科学研究   8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4篇
综合类   17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存在着重知识与技能培养而轻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教育方式凸显出它的诸多弊端。育人是教书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人文素质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加强人文教育需要恰当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2.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在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探索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专业改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创建路径的探索过程中,紧密结合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以达到育人和服务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3.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年,其时社会处于失序状态中,荀子思想宗旨就是重整社会秩序。重整社会秩序的理论前提是"天人相分",通过"明分"方法,从"天道"回归"人道"。"人道"包含着两个序列:第一序列是人类社会"原发阶段"。此阶段人类面临与动物间的赤裸裸的"欲"之博弈,而博弈法则就是"群",人类集合成"群",才能脱颖而出,战胜其他动物。第二序列是人类社会"后发阶段"。此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系"群"。荀子之方式是"化性起伪",使人迁恶趋善,从而使社会摆脱混乱,臻于安宁协和的境地。因此,不论是在第一序列,还是在第二序列,"群"均是其博弈法则。在此意义上,荀子是"群"本位者。  相似文献   
74.
在《史记》中,司马迁重视人物容貌品评,有着非常鲜明的道德价值标准:恶人有恶貌;好人有美貌。由于存在较多特例,司马迁又修正了自己的容貌观念,超越外在形貌束缚,重视人物道德品质、历史功绩、社会影响等让人生价值得以延续的本质内涵,从而开辟了塑造文学形象类型的第三条途径,即矮小丑陋的形象却因高尚的道德品质、巨大的历史功绩或深刻的社会影响而更令人尊敬,对后世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5.
周朴园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在《雷雨》一剧中创造的人物形象。在经历了人们反复欣赏甄别后,周朴园被人们贴上了"凶残、狡诈、自私、伪善"的标签,周朴园这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成了"假恶丑"的形象代言人,成了一个"万人恨"。但是,恨由爱生,这恰恰是人们对周朴园这一艺术形象的喜爱的反映。  相似文献   
76.
《诗经》体现了我国先民们的道德审美眼光。本文试图从《诗经》中成语的角度阐述这一论点,并论证《诗经》中成语人格修养意识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7.
吕莉春 《科教文汇》2020,(1):146-14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为例,简析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8.
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证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法律素质整体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能力欠缺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家庭原因是外因,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内因。  相似文献   
79.
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在现代变革中凸现的一种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从能力本位、人性提升、全面发展三个层面上认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相似文献   
80.
人性假设与教育意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性假设是依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人性的现实表现有选择的抽象,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为人”,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以先验的“伦理人”和“理性人”为取向的预成论人性假设容易导致片面的教育;教育“成人”,关注人性发展的可能性与丰富性,必须从生成论人性假设出发,引导人的人性自觉和精神自由,促进人性的生成与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