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08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英汉量词中隐喻现象,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两者的相似点和差异处。研究表明:英汉语中量词的使用表达了使用者对名词的认知过程,名量之间的隐喻性搭配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英汉语中的量词隐喻作为两种语言现象,既有相似的表意和语用功能,也存在具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72.
认知语言学家很久以来就对人类思维与话语中的类推感兴趣,但是对语言行为与类推图式之间的关系属性却研究得甚少.话语隐喻是指能在某个话语群引起一致类推的语言表达结构.类推图式是具体的,是围绕特殊的词汇进行的,话语隐喻是类推图式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3.
Through the historic metaphor of hunting the essay examines the lifestyle of the dominant elites of Hungary between 1945 and 1990 on the basis of archival documents, private records, and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The analysis 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there we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old, prewar aristocracy and the new state socialist elites. The co-incidence of lifestyles can be 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new elements hit against the old, shaping and dissolving old behavioural patterns. The article analyses hunting in the contexts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grouping. Using semiotics the author shows how, even during the era of state socialism, power and social distinctions were articulated on the level of lifestyles, and transmitted via the social, semiotic function of behaviours, patterns of taste, and forms of interaction. Thus, hunting evolved into a metaphor over time in Hungary: it wa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elite, but also became a symbol for belonging to it.  相似文献   
74.
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钟启泉 《教育研究》2006,27(5):19-24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5.
汉语词汇很早就出现实词和虚词的区分。虚词大都是通过实词转变而来,通常是由于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或者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演变,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意义。本文对“却”、“了”两个虚词的语法化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描写,并从历时的角度对其演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6.
虚拟语式具有时态相对性,即距离性,这一时态相对性是隐喻机制的体现。同时,虚拟语式的隐喻机制也体现了人作为认知主体对事态的主观愿望和需求,是语言符号具有理据性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77.
"知者乐水"本是孔子的一个命题或日观念,但它并非只属于孔子一人.先秦诸子在表述他们关于时代和社会的见解时.都习惯于从水这一自然物象中抽取出他们各自的原则,从而在水与人类社会之间成功地建立起某种相似关系.通过对这些相去甚远的相似关系的考察,指出相似点的选择与不同思想倾向之间确乎具有一种神秘的关系.实际上,不单是水.整个自然都是一面镜子,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从中只发现他们各自的隐喻,看见他们各自的面目.  相似文献   
78.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结合我国现代体育教育中隐喻语言的运用现状,综合分析我国现代体育教育中隐喻语言失落的成因,阐述隐喻语言与教育术语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实现现代体育教育终极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对于法语教学来说,词汇教学既是核心,又是重点。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引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将能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法语词汇教学上提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0.
古今中外,通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眼球。在传统修辞学上,通感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式。随着Lakoff和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d By)问世,人们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对通感进行审视。收集了有关通感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此进行了分类梳理,以期人们对通感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