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3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教育   2347篇
科学研究   1750篇
体育   121篇
综合类   24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分析双边贸易强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出口结构相似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相关性,利用1990-2011年的季度数据建立OLS与3SLS模型对比分析中日经济周期协动性的贸易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双边贸易强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出口结构相似度以及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动性是正相关的;在经济周期协动性的贸易传导因素中,产业结构相似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系数最小,出口结构、产业内贸易相似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2.
科技研发机构的新兴技术研发在取得成功之后必须被推向市场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商业价值,才能更好地促使其技术创新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以我国台湾地区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为例,通过对其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探讨ITRI在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技术测试以及商业化应用这四个阶段于技术商业化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大陆地区科技研发机构的技术商业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3.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凤君  马丽  许堞 《资源科学》2020,42(1):127-136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加重了地区生态环境负担。本文在辨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本底、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功能的胁迫特征,总结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及需要把握的关系;提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处理好产业开发布局与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突破与系统统筹的关系。为此,建议该地区应优化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以绿色循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促进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规模控制和效率提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城市群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能矿资源开发的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实施一批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24.
刘军  程中华  李廉水 《科研管理》2016,37(6):134-140
本文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空间自相关性检验表明,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表明当前中国产业聚集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大于环境正外部性;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最后,提出聚集区改善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5.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体系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是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其本质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基本特征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和多目标性;基于系统论方法,本着和谐、高效、持续与整体性的原则,本文对该产业结构模式设计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体系及其体系架构图。  相似文献   
126.
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明不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而是贯穿所有文明形态(从渔猎社会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智能文明)始终的一种基本结构.智能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只有形成新的生态文明,智能社会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27.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离不开进出口的因素。本文通过对1979-2008年我国进出口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三者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的程度并不是太高。主要建议是应该重视进出口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不断调整进出口战略,进一步理顺进出口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通道,从而实现三者长期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8.
以"合成空间理论"为理论背景,研究汉英表量结构中隐喻的分类与认知解读问题。根据输入空间的不同,从认知角度将汉英表量结构中的隐喻分为两类: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显性隐喻是通过"量词"和"名词"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进行建构的,而隐性隐喻是通过量词所描述的"原型名词"和表量结构中的"名词"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进行建构的。  相似文献   
129.
我国传统的政府管制具有很多弊端,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相当的阻力.文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论背景下,通过总结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群,提出了以此为出发点和参照系的新型政府管制的构建思路和总目标,并对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具体构建进行了尝试性探讨,以希为我国政府管制的成熟完善、真正发挥作用并最终促进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0.
媒介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类数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和生生不息的知识、智慧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走进了21世纪。与此同时,各种样式、种类、流派和风格的人类文化,在不断涌现的新的文化媒介、新的传播技术和新的传播方式的支持下,发扬光大、日益繁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从文化媒介的共享性、传播性、创意性和流通性等方面,论述文化媒介的产业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