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8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船山诗学研究中,“意境”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注重对“意境”情景交融特征的观照。事实上,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以“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为基础和核心,以“超以象外”为审美效果。他着意推举“意”和“势”两个中心范畴。“势”是“超以象外”生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文字在平面设计中地位的不断攀升,使得人们将视线都聚集于此。而肌理作为情感性极强的一种视觉语言,介入到文字设计及应用中,不仅作为嫁衣丰富了文字的外在视觉美,而且也拓展了文字的表现空间,赋予了文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3.
公文艺术论     
公文须讲究艺术。情、采、气、识,构成了公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从古今中外的公文写作实践来看,有了情、采、气、识,公文才有了生命。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古代诗学中有为数颇多的情感观,这些情感观在真、善、美三个价值向素的作用下,有合乎逻辑的演进过程。对情感的每一次善性规范,都是对情感本真状态中冲动的约束和压抑,而对情感本真状态的追求,又是对情感冲动的维护,于是出现了“求善”与“求真”的矛盾对立,这一矛盾对立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中求善情感观与求真情感观的发展演变。无论是经道德理性规范约束的情感,还是无拘无束的情感,都可作为审美的对象,不管“求善”“求真”矛盾对立中谁为主导,对情感的审美从未间断,审美观也没有间断生成,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情感审美观随求善情感观与求真情感观的发展演变而同步演进。  相似文献   
105.
陶渊明诗文中凝聚着浓重的怀古情结,具体表现为好古书、慕古人、思古风,这与他的家庭教养、中国重史传统、晋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等影响分不开。怀古情结对塑造陶渊明的伟大人格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人格主要表现为热爱生活、追求真善、不慕荣利、固穷守节、关注现实、关心民众。  相似文献   
106.
ABSTRACT

Using the notion of structure of feeling by Raymond Williams, this article seeks to illuminate an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Korean English teachers’ anxiety and deep sense of insecurit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how their anxiety is grounded deeply within unequal social relations and how they reframe their anxiety through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bias of their own anxiety, it points out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y and emotion; teachers’ emotions are shaped by dominant ideologies that constitute the social structures constraining their position as teachers, while their engagement with those emotions also enables their self-transformation towards gaining confidence as teache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emphasise the tension between social structure and agency in teachers’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07.
口语、朗诵和歌唱都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 ,三者是不同的表达方式 ,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在近距离的口语交流中 ,无需太大的音量 ,也不必格外字斟句酌 ,显得随便自如。朗诵和歌唱往往是在台上对着听众表演 ,交流双方距离较远 ,需要扩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 ,做到字正腔园 ,有板有眼 ,才能准确、清晰地表情达意 ,同时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口语是朗诵和歌唱的基础 ,朗诵和歌唱是口语的加工提高。比较起来 ,后者做到了言之有物 ,唱之有情。朗诵和歌唱在表达感情、发音状态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共同之处。两者之间 ,朗诵是口语通向歌唱的桥梁 ,歌唱是朗诵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08.
苏轼的一生中始终交织着强烈的入世精神与浓郁的归隐情怀。在其词作中,可以感受到仕与隐的矛盾冲突在苏轼内心世界的激荡。同时也能从中读出苏轼内心仕与隐的情感转化的流程:由杭州通判时的“致君尧舜”发展到密州时的旷达、洒脱;再到黄州时的乐观、超脱;居惠州、儋州时的自在适性。苏轼将儒家入世哲学与释道出世精神相融合,成为调和仕宦和退隐矛盾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9.
王天剑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2):114-117,120
运用教育心理及社会心理理论分析大学公外四六级考试及大班授课对教育水平落后地区学生的消极影响:四、六级考试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会增加学习者的衰减性焦虑,降低自我效能感,通过过度理由效应使动机外化;大班授课因社会作用力分散导致个人所受教学影响减弱,也因难以密切师生关系不能激发学习热情,又因不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需要而使学习满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0.
从审美通感的角度,分别对音乐和书法两种艺术在美学特征、构成要素、情感体现等方面的共同特点作了简单比较,并找出其相通之处,以便更好地驾驭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