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在建立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时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的科技创新投入基本上都合理地发挥了作用,但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创新投入一创新效率矩阵,笔者把我国各地区的技术创新状况分为四种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地区因地制宜地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
成功校友示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成功校友资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传入中国。在历经20多年的理论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介引进"、"批评实践勃兴"及"研究深化"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地被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们源引、借用、改造,最终被有效地植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之中,成为现当代文学批评多元格局中的一员,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归根到底是提高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而学生质量的衡量标准则是其综舍素质及创新能力.本文依据2007年黑龙江省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以<工程流体力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栽体,根据专业具体培养方向要求,将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本文介绍了<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95.
葛园园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23-127
从科学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国内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主流--“知识流派”的结构、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对其存在的严重不足做出中肯的评价,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梳理具有代表性的九种观点,以期能推动“知识流派”的研究,也为图书馆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6.
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管理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洁华 《图书馆论坛》2007,27(2):124-126
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学生助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21世纪管理学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方法,提出了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王凤 《铜仁学院学报》2007,1(Z1):101-102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实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8.
强化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验教学实际,探讨物理实验教学规律,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
21世纪以来,有关创新教育的研究渐成热点。笔者认为: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着手,有助于创新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开展。本文在逐层揭示了创新、创新素质以及学生的创新素质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的生成条件,并为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作了一些教育教学策略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民俗是人类古代文化的遗存,孕育并滋泣了现代影视艺术。影视通过复制式,点缀式,点化式对民俗进行了艺术整合。在点缀式伤口中,民俗只作为陪体而存在,为叙述故事,泻染环境,塑造人物服务,表明民俗意识尚处于萌生状态。而在点化式伤口中,民俗已成为影视表现的主体和中心,表明民俗意识的高度自觉。从点缀式到点化式的演进,影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改变了影视的机制,突出了影视艺术的影像性;二是削弱了影视的理性成份,揽或了审美娱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