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6篇
  免费   132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教育   10851篇
科学研究   939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05篇
综合类   75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21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699篇
  2020年   833篇
  2019年   736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765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1279篇
  2013年   1220篇
  2012年   1906篇
  2011年   1865篇
  2010年   1322篇
  2009年   1142篇
  2008年   1345篇
  2007年   1583篇
  2006年   1445篇
  2005年   1056篇
  2004年   959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整体水平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3个维度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作为衡量方法进行测度,并进一步从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处于"东高西低、梯度分布"格局;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和经济环境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明显,资金投入和外贸环境则起负向作用;区域层面,因区位优势不同,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发生改变,其中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大,制度环境对中部地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贸环境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被冲淡。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金、平衡政策使用、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外贸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王帆  章琳  倪娟 《科研管理》2022,43(10):12-23
智慧城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物,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以智慧城市第一批、第二批及第三批试点为自然实验,采用多点DID法检验智慧城市试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方面研究智慧城市影响企业创新的渠道。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具有创新溢出效应,当城市被认定为智慧城市试点后,注册地企业的创新水平会显著提升。提升的渠道是:智慧城市试点之后,城市加大了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财政支持力度,这将正向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高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民营企业更能利用智慧城市创新溢出效应驱动自身创新;相对于低市场竞争环境、非制造业行业,高市场竞争环境、制造业企业更能利用智慧城市创新溢出效应驱动自身创新。  相似文献   
993.
   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区域、区域间合作关系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知识元素、知识元素间组合关系构成的知识网络共同构成的依存型多层网络。利用1997—2017年我国跨区域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组合机会显著正向影响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知识网络的多样性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知识网络的组合机会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因此,区域创新中应充分利用产学主体的合作网络优势位置和知识网络优质资源,为跨区域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科学的创新是指强烈依赖于科学进展、由前沿科学知识推动的产业技术创新,包含了新想法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和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时至今日,基于科学的创新受到了西方学者的重点关注,他们围绕西方情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但由于研究比较分散,研究视角、层次、问题的差异,特别是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导致这一创新范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识别出英文文献258篇、中文文献52篇。基于这些文献,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基于科学的创新的研究脉络,包括相关概念、特征、过程与模式以及创新范式的演进。同时,本文从创新维和企业维梳理了基于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对我国城市群创新极化问题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由表及里地梳理,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其内部16个城市2010—2019年间的授权专利量为研究变量,分别运用自然断裂法、创新极化贡献度模型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该区域的创新极化问题从现状及演变过程、各城市极化贡献度以及影响因素3个层面进行分析,得到区域创新节点的创新能力(产出)与其对整体创新极化贡献程度并非严格对等的结论。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总体创新产出明显提升但极化问题严重,有15座城市呈现出创新产出收敛、1座城市创新产出发散,创新极化贡献度的地理分布大致呈外围高、中间低的环状;5类影响创新产出的因子呈现较为稳定的空间分布,且峰值都出现在成都和重庆,其中政府支持、经济水平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而流动性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在此基础上,对成渝城市群创新极化问题的解决尝试性地提出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全面合作框架、建设内部创新资源数据库与分享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将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科技创新两阶段的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随机Tobit模型分析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总体上有所提升,但各省市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存在地区差异,整体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差异随时间演进逐渐减少。②政府支持、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产出效率影响不显著;地区开放程度、产业现代化程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产出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现代化程度对经济产出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对经济产出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有71篇中英文文献,198个独立样本量符合元分析标准(N = 19299)。异质性检验发现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较为合适;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显著;调节效果检验发现组织韧性的类型和创新的测量方式以及文化情境影响了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其中,运用组织韧性概念测量到的组织韧性与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运用动态能力和组织柔性概念测量到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更高;其次以创新为过程测量到的变量间相关系数更高;此外在东方文化背景之下,组织韧性与创新的关系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组织韧性与企业创新密切相关,同时还要考虑组织韧性的类型、创新的测量方式以及文化情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股权激励契约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体,不同竞争战略需要匹配不同的股权激励契约结构。基于两家科创板公司的股权激励案例分析,发现差异化战略下的公司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的共同特征有:激励对象聚焦核心技术人员与业务骨干、激励范围广且激励期限长、激励差距大小受治理结构影响且技术团队激励差距相对较小、行权业绩条件包括财务指标及与科技创新相关非财务指标且各指标目标值中等难度等等。该契约结构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协同促进公司进行自主创新、突破创新与持续创新,支持其差异化战略实现。  相似文献   
999.
科技创新是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着力点,在“科创强院”实施过程中,生物样本库作为医院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支持部门,其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医院生物样本库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标准化建设”,对于样本库经济方面的运营管理研究很少。医院生物样本库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4方面“瓶颈”问题,本文从关注样本库经济运营管理,积极“盘活”现有库存,提高“样本利用率”,加快“样本转化效率”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实现样本库“自给自足”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城市包容性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为包容性如何影响城市创新以及人才区位选择动因提供证据和解释。根据新经济地理学构建一个包括两区域、五部门、三要素的区域创新增长模型,分析城市包容性通过影响人才迁移进而影响城市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利用“百度迁徙”大数据对我国277个地级市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包容性不仅会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会通过促进人才流动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对具有不同外商投资水平、工资水平及高铁通达性的区域来说,包容性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此外,文化多样性在人才促进城市创新的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但对其他群体来说却表现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重视提升城市软实力作用、因城施策,以提升地方生活品质为重点提升城市包容性和吸引力,以及注重增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强化包容性对创新的带动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