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2104篇
科学研究   236篇
各国文化   61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131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Mental toughness can be conceptualised as a set of attributes that allow people to deal effectively with challenges, stressors and pressure. Recent work has suggested that it may be a valuable construct to consider within educational settings. The current studies explor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mental toughness and educational transitions. Study 1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tal toughness and concerns about moving to a new school in 105 children aged 12–13 years of age. 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veral aspects of mental toughness, but particularly confidence in abilities, and children’s concerns. Study 2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tal toughness and adjustment to university in 20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various stages of their course. The results revealed a role for several aspects of mental toughness; commitment, control of life, control of emotion, confidence in abilities and interpersonal confidenc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It is suggested that measures of mental toughness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who may benefit from additional support during transition to a new school or to university, and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xplor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mental toughness training.  相似文献   
62.
Helga Marburger 《科研管理》2004,25(Z1):140-144
跨文化团队在现今的企业活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组织成员的文化背景不同所导致的摩擦和冲突会对创新团队的效力有抑制作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对任何团队的构成及绩效首先都要进行一般假设,而这些假设大都是以文化为背景提出来的.所以对于成功进行跨文化团队的协作重要的一点是组织成员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协调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通过企业短期的培训就能实现的,而必须通过更加集中的塑造才能实现.本文以每周四小时的一年大学课程为例来说明跨文化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63.
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的最大促动因素,《教育规划纲要》为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地方教育发展也对当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政策调整的直接原因。实施政策调整,有关部门需在尊重政策过程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尺度,精心论证,明晰思路。谋划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要求有关部门把握重点,瞄准突出问题,重在充实完善中央统一领导、省级政府统筹、地方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4.
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挫折感的危害主要涉及到教师、学生和教学三方面。因此,应该从社会、学校、个人的角度找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如寻求社会的大力支持,优化学校的人际环境,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65.
人际交往自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社会心理素养的具体体现。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策略水平,增强专业认同意识,遵循人际交往自信发展特点,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6.
调整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中小学布局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社区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农村社区建设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促进作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社区建设的支持作用。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顺应农村社区建设这个社会背景,与农村社区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67.
文中基于美国西部联合电网(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WSCC)3机9节点系统,建立了1个带有逆变并网接口的输电网模型,并利用逆变并网接口模型模拟了微电网与上级输电网的连接,对微电网对上级电网电压与频率的支持情况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上级输电网的有功与无功负荷发生突变时,微电网的接入使上级输电系统的有功与无功功率能够实现就地平衡,并保持系统频率与电压幅值的稳定。整个微电网系统仿真环境设定均按照实验室所能达到的低电压低容量条件下完成。文中所有仿真算法及结果均在PSCAD/EMTDC软件环境及动态模拟实验室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8.
当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对目标语文化过分重视,而对母语文化重视不够。外语教学所表现出的"折中主义"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而文化教学在母语与目标语之间呈现"折中"是必然的。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能促进英语文化教学的"折中",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69.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尤其是首度被贬黄州,虽然曾痛苦彷徨,但他却凭自己的精神力量,调整了生活态度,身心上得到了自我解脱。苏东坡每到一地,不仅能接受现实,随遇而安,而且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内心自我调适之道,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他的人格精神和文学成就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0.
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因环境、学习和青春期后期身心变化等而产生焦虑、抑郁、彷徨等心理问题,这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一新生应该改变学习观念,接受现实,改变自己,努力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独立能力,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员要对学生分类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对特殊学生群体,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运用心理调适方法调节自己,并努力营造积极团结的班集体,加强集体的凝聚力;学校应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