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教育   8170篇
科学研究   792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585篇
综合类   69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863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696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808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凝视教师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场域常是一个行政、学术话语喧哗、而教师失语的场域;是一个技术研究泛滥而人的解放研究缺席的场域;是一个仅仅关注"在场"因素而漠视"不在场"因素的场域。笔者提出应然教师研究的意蕴——指向师生生命实践感悟的研究,并指出教师研究的基本方略是:倾听现场、反思实践、对话他者、阅读经典与描述生活。  相似文献   
962.
卡西尔的符号学美学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人类文化符号形式。并赋予人功能性的定义,认为人是创造文化符号的动物,宗教、神话、语言、艺术是人类符号活动结果,是文化的不同符号表现形式。其中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符号形式之一,有其独立自主的价值。它通过能动的直观,借助感性形式,将对象世界客观化,发现符号背后的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963.
文章从德国狂飙突进的时代现象及歌德的创作背景,导出激情坚守与理性缺失的时代精神,论证维特是这一精神的代言人。同时立体观照这一精神状态下人物具有的超时代意义,考察激情与理性的不平衡运动及辩证关系,对维特式精神困境尝试作一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64.
随着旅游产业结构转型,休闲娱乐已成为学界热点,情感取向研究意义深远。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长沙市居民进行基础数据采集,依据生活形态聚类分析出三种群体。通过对人口特征和休闲娱乐现状的比较研究,得出三种生活形态的分异特征。然后,分别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入手,将长沙市居民感受程度划分为五个级别,设置了8个情感语境假设,分析了不同生活形态人群的休闲娱乐情感特征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65.
作为原则的原子在本质世界到现象世界的下坠直线运动中,自身就丧失了;马克思以此关注生命和个体自由在现实世界中的丧失和复归。  相似文献   
966.
李白是我国唐朝的天才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气度和狂傲的人格把唐诗的积极浪漫主义推向顶峰,他的诗作中贯穿着一条大济苍生的主线。从他的诗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积极入世的思想,对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的追求以及对入世的浪漫表达。在得意时,他用浪漫的诗句表达踌躇满志的情怀;在失意时,他用浪漫的文字排遣着内心的痛苦。  相似文献   
967.
"生生之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和中国艺术的核心。坚守传统的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独抒性灵,化生意境,文行水流,放荡不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实现"生生之美"的美学追求,小说激荡出生气流衍、包容和合、自由通达的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968.
生命教育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过程及生命的意义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69.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部散文不仅仅是一种地域存在的命名,它更是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和精神祈向的范畴.西部散文作家饱含着一种"边陲意识".这种边陲意识包括西部生命精神的膜拜与张扬;精神家园的皈依与探索;文化价值的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970.
人生境界有大小,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是一生碌碌无为。重新审视庄子《逍遥游》大小之辨,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人生境界观,目的是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