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21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663篇
教育   59399篇
科学研究   5132篇
各国文化   91篇
体育   6831篇
综合类   457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0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623篇
  2021年   1905篇
  2020年   2064篇
  2019年   1462篇
  2018年   989篇
  2017年   1020篇
  2016年   1081篇
  2015年   1905篇
  2014年   4989篇
  2013年   6744篇
  2012年   6832篇
  2011年   6597篇
  2010年   4524篇
  2009年   3975篇
  2008年   4442篇
  2007年   5233篇
  2006年   5086篇
  2005年   4275篇
  2004年   3842篇
  2003年   3126篇
  2002年   2448篇
  2001年   1839篇
  2000年   1008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习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渠道,对学习者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建构至关重要,不读书,就不会有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重心,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是否有偏废?高职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又当如何?为此,我们开展了对高职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调查发现,高职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极其不佳,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其根本的原因则在于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对阅读问题引导不力。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不能偏废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对图书的投入,强化读书风气建设,抓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92.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过分强调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忽视了职业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近视症"。正确解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把理论知识的拓展、技能的提高和工作身份的提高整合起来,同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才能切实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93.
从受众角度指出目前的科教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浅析科教电视节目策划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对科教电视节目进行策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是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从课堂教学到生产实习,环环相扣的训练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5.
工作过程导向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校本教材作为与之配套的教学材料,也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6.
从科尔曼研究报告的结论出发,对教育装备在教育均衡和学生学业中的作用问题提出研究需求方面的思考。指出科尔曼报告的局限性,并认为可以通过中国教育装备发展历史的研究来诠释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分析目前校本教材开发的各种原因,校本教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遵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98.
归纳分析当前传统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归纳分析,以期能够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对在成教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做了分析,并根据对荆州市7所高校成教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揭示目前成教生信息素养现状,依据现状,对成教生信息素养培养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examines India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CP), the reasons why CP still persists despite a ban, and the ways in which CP controversy reflects on social climate of the schools. Drawing from literature on custodial views of pupil control and systems theories, this qualitative study primarily uses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to examine teachers’ perceptions related to use of CP in Delhi, India.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alternatives to CP and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P ban depend on compatibility between local and national sociocultural norms, teachers’ attitudes and beliefs towards the policies’ objective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This study helps with understanding educator’s perception of corporal punishment as a disciplinary tool to spur meaningful action and change in the society.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creates a context for the policy-makers to develop equitable policies capable of helping teachers effectively to deal with students’ misbehaviour and creating safe learning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