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5篇
教育   441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对《说文解字》释“登”提出疑议.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得失,概括了两种认识上的主要倾向:“豆非字”之说和“从(?)省声”之说,并结合合源字和文献用例的佐证,对“登”形义的分析作了新的尝试,笔者认为“登”是会意兼形声字,本为进祭之义。  相似文献   
42.
“精确并非真实”是马蒂斯对造型艺术的独特见解 ,也是其美学思想的精髓所在。它要求艺术家自发地或无意识地根据自己对客体的独特感受 ,选用适合自己表达的方式来表现心中的对象 ,在轻松、自然、随意中 ,追求更高秩序的美和心灵的表现 ,把对象本质上的真实当作艺术的灵魂来揭示。  相似文献   
43.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原始五行说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和运用对应现实、具有直观具体性的象形思维;阴阳说则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而往较高程度抽象性发展的结果;两者的合流,从思维角度看,亦是依据于象形与会意思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4.
古代诗歌分为可以入乐歌唱的诗和单纯作为阅读获取审美愉悦的诗这两种基本形式。歌词本是可以歌唱的诗,然而现代化以来,歌词和诗歌逐渐分离,这种分离非但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各自的独立价值,反而为各自的发展带来困境。如何解决这种困境成为了当今文学界和艺术界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探索两者的关系和特色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歌词和现代诗并不是势同水火的剑拔弩张,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5.
从“未加评点”出现的语境和程甲本中还残留着脂批文字等事实看 ,“未加评点”应释为“没有把评点文字加上” ,不能释为“没有加以评点”。由此可见 ,脂本在前 ,程本在后 ;脂本为真 ,并非伪造 ,“程前脂后”说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6.
在宏观层次上,《小学国学启蒙导读》课采用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微观层次上,则构建了讲授—体知或研究—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微观模式中,从学生特点出发,以讲授作为整个教学模式的基石;以学生的体知或研究为主体,构建教学模式的主干;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大量的国学经典泛读内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实践是此教学模式的重要一个环节,也是国学经典学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7.
本文首先对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修饰名词进行了本体分析,认为其中的名词具有陈述义,但仍是名词。其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论嵇康音乐艺术理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美学作为审视角度,梳理与研究了嵇康的音乐艺术思想。论文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集中地表现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由传统儒家功利实用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本文共分四部分,即嵇康的艺术人生倾向;《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以“心”为乐之体,以“声”为乐之“用”;“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相似文献   
49.
语义悖论是无论假设其真还是假设其假都不能成立的命题 ,就此意义而言 ,可称之为“不真不假命题”。除了具有悖论性质的“不真不假命题” ,还存在着具有半悖论性质的“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对于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 ,应该采取与对不真不假命题同样的态度。语言层次论能消除不真不假命题那样的语义悖论 ,同样也能消除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那样的半语义悖论  相似文献   
50.
行为请求权的执行是民事执行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作为请求权的执行和不作为请求权的执行,有必要进行类型化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对行为请求权的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