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97篇
科学研究   193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8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31.
公司的演变和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核心推动力量是跨国公司。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从竞争型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型资本主义的过程。全球化是这个过程的最新表现。具体到公司,就是从地方性公司发展为跨州(省)跨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公司也蜕变为除了为自己的股东牟利以外,很少顾及它们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责任的公司。与此同时,在西方,国家这部政治机器在相当程度上也已经从公司的监督洛落为公司的伙伴甚至附庸。本的讨论表明,公司的膨胀会带来政治上的特权。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有理由担心,跨国公司终有一天就像统治市场一样来统治国家和世界的政治领域。  相似文献   
132.
长期以来,融资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融资决策主要受制于市场利率,可能的配股价格、公司前期投资对当期利润的贡献以及新增融资的投资收益率等四个因素,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各种融资方式的现实可行性,以及企业自身特点等条件。  相似文献   
133.
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了绿色企业文化的概念,但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是狭义的绿色企业文化,只有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进行研究,才是广义的绿色企业文化。本文拟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讨论绿色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及其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4.
企业动态联盟中群体化核心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种以核心能力互补、对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为主要思想的动态联盟管理模式,正成为许多企业的现实选择,企业动态联盟就是群体化核心能力形成的柔性系统。企业动态联盟与群体化核心能力的形成密切相联。企业动态联盟中群体化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其系统构成、效果及运行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5.
作为政府部门的公立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大学是一个民间行会。但自民族国家建立以后,公立大学被定位于国家机构几乎成了通行的做法。与传统的中世纪大学相比,这种新型大学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变化,即从私人财政到公共财政、从民间行会到国家机构、形成有限独立法人的团体人格以及日益科层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6.
我国国有公司从组织形式上看,已经建立了较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却是失灵的.其主要原因:一是国有资产委托人的委托行为和受托人的受托行为偏离市场效率原则;二是国有公司股权结构的畸形;三是国有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灵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37.
在分析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运用产权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国有银行改革的重心应是产权结构,新兴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心则应是市场结构,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应分类进行。  相似文献   
138.
循着“公司社会责任→绿色责任→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思想演化轨迹,中国的绿色信贷实践以赤道原则这个金融组织的社会责任基准为切入点,努力实现与国际绿色发展潮流的接轨。但由于制度性瓶颈和技术性瓶颈的制约,绿色信贷通往赤道原则之路依然很长。  相似文献   
139.
文章论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认识不深刻、知识共享不充分和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企业知识库、营造知识管理企业文化和建立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0.
目前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在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范围方面存在着明显缺陷。国家应当成为赔偿主体,国家侵权行为可适用民法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成为受偿主体。建议修改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当前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