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616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57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9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课堂沉默来自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组织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让真正的教学发生在课堂,必须重建民主平等的师生课堂交往关系,用爱和理解构筑师生对话共同体。课堂是生生、师生间关系和意义发生与建构的场所;教学是师生间共生共长,构筑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学习是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内部状态变化的过程,师生之间关系在课堂中是关联融通的,教学的目的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2.
中美两国由于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之中,在文化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隐私观念也是这些文化差异的表现之一。了解中美两国不同的隐私观,有助于双方的沟通和交往,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63.
国际关系中存在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表达,试图以西方文化代表人类文化背后的“本真说明”,而其他文化只是作为被支配音存在。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中心主义本身就是虚妄的,文化之间不存在等级制的关系,各种文化都是对客观的延异和替补。在国际关系中运用解构主义的目的在于强调世界作为文本的开放性,消解人为设定的“中心”文化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64.
我国目前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具有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条件.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雇佣劳动是指在社会主义不发达的历史阶段上劳动者为他人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是技术关系,而是生产关系.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具有剥削性.另一方面,这种剥削与前资本主义剥削相比,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把这一重性叫做发展性.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
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与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方向在发展初期吸收了影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者们对影响研究的质疑、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的提出、对"文学性的重申"等,都是试图使20世纪中国文学能以对等的姿态进入世界文学的多元格局中,并以自己的独特创造丰富世界文学,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也将在不断的质疑与尝试中,寻求自身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66.
从文化、课程概念看文化与课程关系之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课程的概念奠定在人类文化活动历史演进的基础之上。对文化与课程的能动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超越仅将文化视为课程内容之源泉的简单认识,从而深刻把握二者从观念、内容到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文化观念影响课程理念,文化形态影响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课程作为独特的文化形态对文化具有选择、整合、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意义]论文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学与数据科学、数字人文与健康信息学等新文科交叉领域的关系发展的未来前景是什么?[方法/过程]论文从现有研究文献中图书馆信息学与数字人文、数据科学、健康信息学三个新文科交叉领域的关系类型出发,设计了民族志未来访谈,邀请三十四位国内图书馆信息学和情报学等学科的学者提炼这四个学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判断其相互间价值,并预测2030年最乐观、最悲观和最有可能的发展前景。[结果/结论]图书馆信息学与数字人文、与数据科学、与健康信息学在2030年更有可能出现的前景是并列有交集的关系,健康信息学相对更可能成为图书馆信息学的下位类,数据科学与图书馆信息学的关系相对更独立。  相似文献   
68.
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世界多极化发展及疫情冲击的新形势下,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被打开。通过梳理海外人才引进相关研究,发现研究结果与现有世界多极化发展格局背景及中美科技竞争的现状并不契合。在详细分析中美科技竞合关系的变动及趋势的基础上做出中美科技竞争将会长期存在的判断,并对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战术和策略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抓住后疫情时期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好新局。  相似文献   
69.
句式的使用意图,都必须联系上下文语境去考察。“使”字句存在着条件、因果、目的和假设等多种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各种不同语义关系的“使”字句的具体内容都能满足说话人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条件关系的“使”字句,在意图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使用目的和假设关系的“使”字句,有两种意图:有的是以句式的内容得出结论,有的则是把句式内容当作一种理由;而使用因果关系和可然(做法和作用)的“使”字句,其目的则是以句式本身的内容作为得出某种结论的理由或论据。  相似文献   
70.
Among minority members, positive contact with the majority was previously found to improve not only the attitudes toward the majority but also the attitudes toward minority outgroups (the secondary transfer effect; STE). However, the roles of negative intergroup contact and minority groups’ social status in the STE have not been yet examined.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act with the national majority group (Finns) and mutual attitudes among high-status Estonian (n = 171) and low-status Russian (n = 180) immigrants in Finland. Two mediators of the STE were tested: attitudes toward the majority (attitude generalization) and public collective self-esteem (diagonal hostility). Whil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Es emerging via attitude generalization were expected to occur among both immigrant group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ublic collective self-esteem was assumed only for members of the low-status group. In both immigrant grou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contact with the majority group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other immigrant group was positive and indirect through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toward majority group members. The same mechanism characterized negative contact, where the indirect effect was mediated by less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Finns. As predicted, public collective self-esteem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act with majority group members on attitudes toward the other minority only among low-status Russian immigrants. The results call for the acknowledgement of different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e STE among minority groups enjoying different social statuses in host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