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教育   1766篇
科学研究   85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19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曹瑞芬 《资源科学》2014,36(6):1211-1219
耕地资源既能产生生态效益,为整个社会提供生态福利,具有正外部性,同时也会因为不合理利用而损坏人类的福利,产生负外部效应。仅仅估算耕地的正外部性价值量,可能会高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额,不利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本文以湖北省102个县(市、区)为例,分别测算了耕地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价值量,进而得出耕地的净外部性价值量;此外,通过测算各区域内部的外部性需求量得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盈亏水平,并据此实施跨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各区域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对外界环境均起到了正面影响,但省内耕地资源的净外部性水平差异明显;②扣除区域内部的外部性需求量,湖北省共有41个县(市、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有盈余,属于财政转移支付受偿区;同时,共有61个县(市、区)耕地资源的外部性处于亏损状态,属于财政转移支付支付区;③财政转移支付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各个县(市、区)的转移支付额占当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约为0.007%~5.030%,均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内。研究成果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2.
烟叶人工分级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分级结果存在主观差异性,需要建立与人眼视觉感受相吻合的客观分级方法。本文针对烟叶颜色属性进行分级判断,给出一种基于CIEDE2000的均匀色差颜色分级方法。该方法包含了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综合色差视觉感受的图像评价标准,将待测烟叶与标准烟叶库中所有标准烟叶分别做色差计算,根据距离准则,寻找与当前待测烟叶色差最小的标准烟叶,同时对这个最小距离进行阈值判定,来确定当前待测烟叶的等级。实验结果表明根据CIEDE2000色差公式的颜色分级方法优于RGB颜色分级方法,与人眼视觉感受更为吻合,为建立烟叶自动分级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3.
In the period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millions of people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of COVID-19 on the Internet, which can easily trigger public opinion and threaten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creatively proposes a multi-stage risk grading model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public opinion risk grading analysis, the model continuous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risk level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based on the time scale of regular or major information updates. This model combin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rt II (AHPSort II) and Swing Weighting (SW) methods and proposes a new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 method – AHPSort II-SW. Intuitionistic fuzzy number and linguistic fuzzy number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model to evaluate the criteria that cannot be quantified. The multi-stage model is tested using more than 2,000 textual data about COVID-19 collected from Microblog, a leading social media platform in China. Seven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from January 23 to April 8, 2020.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rly COVID-19 outbreak, the risk of public opinion is more serious on macroscopic view. In details, the risk of public opinion decreases slowly with time, but the emergence of important events may st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public opin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e improved method is proved to be superior and effective, sensitivity analysis confirms its stability. Finally, management suggestions was provided,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public opinion risk assessment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4.
杨润佳  叶艳妹 《资源科学》2022,44(5):886-898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简称国土整治修复)区域的识别是实施国土整治修复的前提,土地资源优化格局的落实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立足于双重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国土整治修复潜在区域识别策略,并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Multi-Objective Linear Programming(MOLP)模型与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ng(PLUS)模型,有效衔接了“理想状态”的土地资源优化格局与“实际行动”的国土整治修复。结果发现: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发展概率具有显著差异,且同一土地类型发展概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②惯性发展格局下,流域建设用地将大规模扩张,草地缩减与耕地流失严峻;优化发展格局下,建设用地蔓延、耕地流失与草地面积缩减均得以控制,且实现了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③识别出农地整理区、生态涵养区与后备资源区(Ⅰ型、Ⅱ型)4种非转型类潜在区域和农地开发区、生态退耕区、生态保育区和生态维护区4种转型类区域;相较于非转型类区域,转型类区域需要借助更多的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干预措施。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会导致大量草地及耕地损失,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有效缓解城市蔓延与保护(半)自然空间,基于此识别出不同国土整治修复区域并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不仅能保障受威胁的粮食与生态安全,还可促进流域生态及经济效益提升、生态系统恢复与土地利用稳定性提升。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为国土整治修复区域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土地资源优化格局的落实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65.
李立朋  丁秀玲  李桦 《资源科学》2022,44(3):450-463
分析提供不同资源支持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可为政府完善土地流转支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基于资源支持视角测度关系网络,利用黄河流域1908份农户数据建立Double Hurdle模型,实证分析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影响。结果发现:①提供不同资源支持的关系网络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概率及规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农户土地流入而言: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入概率提升22.14%,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入规模扩大9.92%,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作用不显著;对农户土地流出而言: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出概率下降56.52%,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每增加1单位,流出概率上升0.91%、流出规模扩大1.95%,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作用不显著。②关系网络对黄河流域上游农户、中游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金支持型关系网络仅正向影响中游农户土地流入概率;劳动支持型关系网络仅负向影响上游农户土地流出概率;信息支持型关系网络正向影响上游农户土地流出概率与规模,正向影响上游和中游农户土地流入规模。鉴于此,政府应重视区域差异,通过政策强化关系网络对农户土地流转的资源支持作用,并加大对农户土地流转资金、信息等资源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6.
曾龙  陈淑云  付振奇 《资源科学》2022,44(8):1560-1576
随着农地流转的深化,土地规模化经营能否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亟待研究。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进一步基于2020年CLES农户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探究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表明:①从宏观层面来看,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其受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且是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②从微观层面来看,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行为,且是通过提高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积极性来推动农户家庭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行为。因此,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政策目标上具有协同性,为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应实施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配套制度,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助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7.
丁学谦  吴群  刘向南  谈林沂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11):2233-2246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对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情况,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探究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6—2019年中国“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呈现“低发展水平、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的特点,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耦合度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上由失调衰退阶段向协调阶段转变。②3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更高,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但耦合协调度没有达到协调发展阶段。③经济实力、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规模对3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能力、环境规制、政府能力及金融效率则不利于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对助推3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近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但作为一项崭新而重大的土地制度供给,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根据公共价值创造理论,认为由政府推动的乡村振兴成果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公共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质上就是通过土地制度创新促进乡村振兴中公共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中外土地整治实践经验,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公共价值取向,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公共价值创造和实现问题,其中公共价值的创造需要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科技创新,公共价值的实现需要推进产权创新、组织创新和监管创新。  相似文献   
169.
协商货币评估法通过在调查过程中引入协商环节,在提高环境物品估值有效性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但同时协商过程中受访者的参与不平等使其估值结果面临质疑。本文以胶州湾海域围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为例,探讨协商货币评估法中参与不平等的存在性及其对估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协商过程中,受访者参与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是否为意见领袖是导致协商参与程度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收入水平、年龄对协商参与程度差异也具有一定贡献度;②协商讨论过程使得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水平显著下降,在协商后,海洋生态环境对受访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受访者对于围填海造地的态度、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等变量开始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影响;③协商讨论过程将促使受访者获取额外信息,并通过小组作用机制使个体偏好收敛于小组集体偏好的惯性重心,上述两个因素共同驱动受访者在协商讨论后改变其初始偏好,意味着协商环节为受访者形成真实偏好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但也因协商参与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最终估值结果更多反映个别参与者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商货币评估法的估值有效性。研究结论对规范协商货币评估法估值流程以提高估值有效性具有指导意义,为协商货币评估法在中国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0.
ABSTRACT

With its dynamic narrative, Shawn Wong's Homebase recounts the story of four generations of a Chinese family searching for a homebase on the land of the United St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family chronicles, and Chinese American history are portrayed through various forms, including short stories, correspondences, student essays, memories, and dreams. A major theme of the novel is geographically and spiritually “reclaiming America,” or attempts by Chinese Americans to make the United States their “real” home. The protagonist's way to reclaim America involves revisiting landmarks and other pla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his father and grandfather had traveled, through which he tries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his own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reby to find his personal identity and home in this country. In drawing the topography of Chinese American history, Shawn Wong not only inscribed Chinese American presence on those places where the protagonist's forefathers had lived and worked, but also used legends to implant their heritage into those soils. Shawn Wong hopes that through his writing he can build for Chinese Americans a history, a cultural foundation with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ir own. Only when a people's myths spread over the land they inhabit can the land truly be considered theirs. The Chinese American identity shaped in Homebase is heroism, rooted in the ethnic identity of the male Chinese American in the American West, and this is the “home” that the protagonist as well as many other Chinese Americans ever quest f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