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602篇
科学研究   108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60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21世纪初,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之间不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从分析农村劳动力整体状况着手,探讨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民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精神生活是当前应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得知,当前农民对其现有精神生活表示基本满意。但这种基本满意度是处于较低层次上的,还谈不上对更高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农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重视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问题伴随现代化进程始终,只有在一个国家充分实现城市化后才能最后解决。西欧、拉美等地的农民转变受到其历史与环境上的特殊条件的影响,而东亚的“小农制”模式缓和了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难免遭受的苦难,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解决我国目前的农民问题,需要新的思路:尤其是转向主要在城市解决农民问题而不只是在农村解决,转向主要依靠个人与社会来解决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依赖于政府与官员。  相似文献   
14.
论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新型农民,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当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培养新型农民,必须:第一,高度重视农民教育;第二,加强农民的政治思想竺育;第三,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第四,选择适合农民特点的教育方法。此外,在教育农民的同时满足农民物质等方面的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尤为重要。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素质不高不仅会影响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会影响农民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认知偏差和农民对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是农民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措施有:转变政府办学理念,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实施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只是普适性的素质提升,对于发展现代、多元、绿色农业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有新思维、有情怀、有担当的高级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甚少,其等级认定、职称评定工作也尚未全面展开。文章立足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提出以培养高级职业农民促进农民职业化的构思,以期在福建省内贯通新型职业农民“专、本、硕”培养机制,开发高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与开展农民高级职称评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公司加农户"模式的运行缺陷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已引起国家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众多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其视角主要集中在质量检测和打击各类非法经营等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对作为食品主要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中,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乡土叙事的城乡二元对立模式建构了乡村与城市互为想象的两种镜像,并且形成了乡村仰视城市、城市俯瞰乡村的一般审美传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由对视发展为对话,二者互为开放和拥抱的同时,农民对于城市的想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想象姿态和审美情感的渐变在新世纪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及时捕捉这些新鲜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塑造新的农民形象,全面把握文学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律动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长篇小说创作凋零和缺失状况下,刘玉栋《年日如草》的出版,对于刘玉栋本人和整个70后作家群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从"二十世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农民与城市的关系,农民如何融入城市、进入城市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化的中心问题。刘玉栋的《年日如草》塑造了一个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二代农民形象,一个带有某种狡黠而不失善良本性的、以法律取代人情意识的农民形象。这是以往文学史所没有的,具有突破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一五”期间,湖州市新农村建设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培养了大批“三农”人才,创建了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用为本”的精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为目前参与湖州“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新农民——农村领军人才,必须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围绕湖州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将自己培养成“专业农民”,让技术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以增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带动能力,发挥专业合作社对广大农户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