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教育   2146篇
科学研究   44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03篇
综合类   188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渐江曾生活于现今的安徽地域,对安徽的人文风貌在其画作中描绘了许多。渐江的绘画画风笔墨严谨、格调简约,对描绘的自然景物高度概括,虽然用墨偏淡,但不显虚空。画面形式具有现代设计学的韵味,构图独特。这种当时的新视觉形式,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山水画,而且也给安徽建筑景观设计在形式和意境方面带来了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濮人曾经是古哀牢王国的主体民族之一,在云南境内有广泛的分布,但由于政治和战争的原因,以及汉民族的迁入,哀牢濮人经历了漫长的迁徙,分化为多个少数民族。但哀牢濮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朴素的生态适应性并没有因民族衍变而消失,而是超越环境的变迁顽强地传承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调适人与自然环境,处理人地关系的很好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模与灵山等徽州古村落所以具有天人和谐的无限魅力,成为当时最佳的人居环境,取决于徽州人在环境选择、调适乃至创建中所坚持的顺应自然、亲和山水的自觉意识,关爱自然、物我共荣的伦理守则。珍重并发掘徽州古村落历尽沧桑而弥足珍贵的山水文化资源和生态伦理文化遗存,对于构建中国现代生态伦理学体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建筑风景绘画样式除了各种表现策略外,还有自身的文法范式及构成它自身的表意元素.学习和掌握建筑风景画,有利于提高建筑表现图画的专业表达能力;通过准确反映甚至强化建筑设计意图,增强对建筑、自然的了解,可为建筑设计积累专业素材和专业养分.在绘画表现中,真正掌握建筑风景画的文法范式,对提高建筑风景的审美品格与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是美术学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重视实践环节。要从重视临摹入手,继承传统;要强调写生实践与验证提高,通过实际训练锻炼学生的写生和创作能力,以及追求高远意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谢朓是我国山水诗历史上一个闪亮的坐标,山水诗在他的手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谢朓山水诗的抒情具有三个特点:情景交融的境界;独特的抒情模式;悲欣交集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建筑应具有审美内涵,馆内外环境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使之成为对大学生及全体公民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海口港的自然条件和海洋生物资源,对其水体、底质和生物的污染现状作出评价,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减轻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小说文本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在叙事艺术上着意经营,擅长以温情的笔调讲述“东北家园”伤怀之美故事,尤其是对童年情结梦忆、生态文学写作、精神生态追怀的书写,独具特色富于美学意味,由此建构了她小说文本的人文关怀,使读者在阅读中分明感觉到她的艺术气质和艺术审美,卓尔不群、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0.
论教材的生态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在教材中应以“动姿化”的方式存在,为此,教材设计应依循生态式设计这一基本理念。生态式设计强调在教材中建立一种良好的知识生态关系,突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它们之间的互补共生关系。具体说,必须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知识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之间以及相邻学科(或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