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教育   2146篇
科学研究   44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03篇
综合类   188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武夷建筑文化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周易"内向"性格特征等传统文化作用下,经闽越文化发端、朱子理学为主的儒释道共同作用及现代文化诠释而形成的地域文化。武夷文化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和文化双轴心,生态优先;强调严格的功能区划及等级控制等"礼"的观念,"五宜五不宜";建筑表现形式随形就势,屋面追求起架平缓、出檐深远、层层跌落,屋脊"自由"穿插。新区规划建设应传承地域特色,特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正陷入越来越深重的精神生态危机之中。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化”,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另一方面,技术理性的扩张与异化,造成了技术对人类精神的全面控制和奴役。老庄“天人合一”、“道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技艺和精神相辅相生,对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3.
以"秦岭翠微晓苑生态园"生态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该景区的地理、人文及景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景观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秦岭翠微晓苑生态园"进行实践性的规划与设计.分析其产品及市场定位,并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原理进行功能分区及生态再构设计,力求能以此项目为契机进一步促进秦岭区域生态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4.
主题公园是人工创设的消遗娱玩空间,文化性是其价值和灵魂所在。文化性主要通过景观体现出来。在主题公园的设计中,必须深入挖掘主题文化内涵,再通过各种设计手段予以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75.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日渐重要,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门类,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开发模式与一般的文化产业应有不同侧重。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应避免过度市场化,探索生态化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6.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大多是理想化了的山水,一般是通过实地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思想情感并表达作品的主题,而南宋的山水画由于特殊的环境则讲究画面含蓄,力图实现爱国情感与诗意之融合。在山水画的自然观方面,无论北宋还是南宋的画作则是一脉相承的,官府所推崇的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极大,并成为其精神法则。  相似文献   
77.
基于网络政治参与形成的巨大民意正改变着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成为愈来愈多中国网民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这不仅促进了现有政治生态的转换,也与其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在未来发展中,网络民意必须在改变政治生态的同时实现与它的合流。  相似文献   
78.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转型中,伴随着生态管理思想向学校管理领域的扩展,积极开展学校组织文化管理的生态化研究,以期实现学校持续健康自觉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基于环境对教学活动影响的重要性,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职业学校中构成学习环境的几点要素,并从物理性质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性质的学校环境两方面论述这些要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以期对职业学校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0.
谢脁与谢混的渊源关系不仅体现在两人诗歌都以写秀丽的山水诗见长,而且还体现在诗风的清新自然上。谢脁的山水诗既有清新明丽的一面,也有警策有力的一面,并对鲍照的山水诗有所继承和发展。谢诗工于发端,而往往末篇多踬。结合钟嵘的审美理想和时代风气,笔者认为钟嵘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