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教育   5672篇
科学研究   78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53篇
综合类   26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1022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在强制分类背景下,不同分类收集方式会改变生活垃圾物质流向与后续收运处置过程,进而影响回收处理系统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经济表现。本文针对北京社区垃圾源头分类与综合处理系统的不同情景,开展减碳效率分析与优化,为建立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收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MFA)对回收处理全过程的物质流向和流量进行分析,结合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核算(LCCA)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分别评估碳足迹和经济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减碳效率指标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基准情景(S1)和优化情景(S2-S5)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分别为-148.14 kgCO2e、-236.44 kgCO2e、-251.25 kgCO2e、-297.06 kgCO2e、-343.51 kgCO2e。相对于S1,4种优化情景均表现为正向的减碳效率,减碳效率值依次为S5(2.20)>S4(1.66)>S3(1.38)>S2(1.31)。S5对应的“垃圾分类驿站+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垃圾分类指导员”优化模式具有最高的减碳效率。在垃圾综合处理能力和各组分处理能力充足的前提下,随着准确分类比例增加,减碳效率也逐步提升。【结论】源头分类收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了前端基础设施运行成本、人力成本和环境影响,但有效提高了后端分类处理效率及再生资源产出率,带来生命周期碳减排效益的提高。随着今后居民垃圾分类自主投放参与率和准确率上升,收集阶段经济成本将大幅降低,减碳效率可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92.
基于TRIZ理论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依据TRIZ原理从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和社会效益能力五个角度构建,每个指标依照企业经营成果指标计算得出,评价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并基于J2EE技术实现,采用某省企业技术中心数据,得到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实用性极高。  相似文献   
993.
根据科学基金立项评审中处理语言评价信息的实际需要,提出二维语言评价信息的集结问题,并基于主观证据推理理论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将科学基金立项评审中的二维语言评价信息定量表示;然后针对二维语言评价信息的特点设计了集结算子,并提供了相应的项目择优与排序规则;最后用科学基金评审中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评审,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殷国鹏  杨波 《科学学研究》2010,28(3):388-396
全球服务业转移与离岸外包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离岸外包业务的承接能力,从而摆脱处于价值链底部的不利地位,并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并针对我国特定国情及离岸外包实践,作者以资源/能力理论为分析基础,建立了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能力模型及评估指标,并选择北京地区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与综合分析。实证结果初步验证了作者提出的研究模型、能力结构及评估指标等,同时结合实证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承接能力现状、面临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5.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96.
董渊  陈庆苏  程结晶 《现代情报》2010,30(9):96-100
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区域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西南地区特点,根据区域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特性,借鉴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体制与经验,提出西南地区各类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和谐服务。  相似文献   
997.
张晖 《现代情报》2010,30(4):135-137
本文从分析省级图书馆评估细则和得分表入手,引入管理学上的"随机抽样思想"、"360度评估方法"与"SMART原则",探讨改进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并从知识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原则考查改进评估方法对确定图书馆发展方向、建设重点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传播信息速度的加快,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顺利进行却有一定的阻碍。本文建立了校企合作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求高校和企业提高警惕,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9.
1000.
In the public debat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mainly seen through the privacy lens. Impact assessm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also often limited to 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s, which are focused on individual rights and well-being, as oppose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this perspective is too narrow,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in terms of directions for managing this relation. I use systems theory to show that current approaches focus mostly on individual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rather than their mediating role in society itself. I argue that this should be complemented by an analysis of impact on individuals (psychic systems) via co-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ocial system). I then take up the question of what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ocial systems would look like in terms of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trust and power, and how this can complement privacy in discussions on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