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7783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3篇
综合类   56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702篇
  2011年   840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783篇
  2006年   681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81.
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封建统治集团的腐败,而其间,权奸贾似道的倒行逆施,加速了宋朝的覆灭。我们把造成贾似道这类典型官僚的社会契机及其演化过程,称之为"贾似道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少年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任人唯亲的裙带风使他当上了大官,谎报功绩使他骗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权力失控又使他得以胡作非为,贪图淫乐的人生观使他向敌乞降,多行不义使他终于被人民抛弃。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能否正确用人和对权力有效监督,是决定一个国家兴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又取决于这个政权的性质与体制;如果坏人当政,必将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982.
《释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源学性质的专,也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此书第一卷为主要内容,从字形结构入手,运用上古音为分析手段,对每条训释逐一进行分析、归类,可以揭示其声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83.
考据的效度是指考据过程是否有效实现考据目标。字词考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是因为对考据效度没有足够的理性认识。清代是小学考据的巅峰,藉由清人的考据实践,可以看到影响考据效度的诸多因素:发疑是考据的动因,关系到考据的价值;预设的准确性影响考据的方向;取证的准确性、适切性和充足性影响考据结论是否准确、论证是否透彻;释理沟通证据和结论,可为考据结论提供可能性和可行性支持;考据结构的完整与否则会影响考据结论的可信度。今人的字词考据,可在充分吸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考据效度。  相似文献   
984.
1901年至1911年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提出了包括发展实业在内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广西当局积极响应。大力倡行,通过设立实业机构、调整实业政策,兴办实业教育,招徕外资等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了广西实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5.
晚清思想精英人士强调富国要以富民为基础 ,肯定了人们追求财富的牟利行为 ,呼吁政府放弃干预民间经济活动的传统政策 ,鼓励自由创办资本主义企业  相似文献   
986.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吏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张家山汉筒中《脉书》的副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全面系统的考察了《脉书》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的虚词使用情况厦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7.
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女子体育活动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倡导、知识女性的倡扬和政府的重视下,女子体育活动在学校和民间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还参加了国际性和区域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  相似文献   
988.
赵嘏古体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赵嘏古体诗的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等均表现出一定的用韵特点它们能客观地反映中唐时期语音的韵部系统。  相似文献   
989.
莫高窟第3窟的壁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手法,有其显见的特殊意义。特别是以泥沙做底的湿画法,多年来成为人们研究探索并引起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元代社会历史背景及敦煌地理位置,还有莫高窟特殊的自然环境,综合研究、分析了第3窟壁画的线描表达技法。  相似文献   
990.
作为元代“一代之学”光辉代表的元杂剧何以在金元之交迅速崛起并在很短时间内进入繁盛时期,始终是20世纪学术史上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研究较多地注意元代经济,政治和民族政策等外部原因对元杂剧兴盛所产生的影响之同时,逐渐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元代人与元杂剧兴盛的相互关系上来,并在长期的论争过程中形成一些共识,愈来愈明晰地体认到由沉沦市井间的书会才人组成的作家群体及由这些群体和杂剧艺人结成的巩固同盟,才是元杂剧走向兴盛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