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篇
  免费   7篇
教育   1241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罗贯中撰作的《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和《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小说相比较,前三折写赵匡胤故事是对后者最末数回内容的放大和铺张,而第四折是对后者的延续和补充。《风云会》杂剧和《三国志演义》小说相比较,总体思想倾向非常一致,突出表现在君臣风云际会、中华全国大一统和天命思想这三个重要问题上。《风云会》杂剧和清初李玉的《风云会》传奇相比较,表现君臣风云际会的主题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2.
覃军 《海外英语》2012,(7):144-146
有关诗歌可译性的争论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达不成一致的看法。文章首先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肯定了诗歌的可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作者之心灵与原诗之意境是诗的灵魂,原诗之诗味是诗的精髓。故翻译诗歌要译诗之灵魂与精髓,即要译心、译意、译味。然后,结合实例讨论了诗歌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3.
曹靖华是我国老一辈的翻译家,文学家。他在建国以后,创作了许多抒情散文的华章,成为建国后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像是一朵独具风姿的小花,妩媚鲜亮,引人注目,为散文园地增添了几许春意,几多色彩。阅读曹靖华的散文,会感受到诗一样的抒情美。因此,探索曹靖华这一方面的艺术经验,对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4.
内蒙古作家田彬的长篇小说《青诀》从人物对话和动作构成的场面描写推进故事情节,采取了中国小说叙事的传统模式,呈现出浓厚的传奇故事性。故事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情节、相对固定的叙述视角表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多主角塑造人物形象。传奇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题材的奇特性、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传奇性。“真实性”缺席的情节设置、审美缺席的任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205.
岑参自诩"相门子",对功名富贵的执著追求与生俱来,君主至上思想是这种追求的精神实质。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岑参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某种积极的进取心态或者悲观的怨望情绪,凸显岑参人生理想与定位的鲜明特点。这样的特点制约和左右了岑参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6.
207.
“四萧”对文学政治功能的重视,同儒家诗教有着明显的血脉联系,他们在继承其基本内涵的同时更融入了自己的见解。与传统“风教”论相比,他们的观点蕴涵了两大新的指向:一是把政治功利的载体主要限制于儒家典籍,而非纯文学作品,二是推崇“风教”的“修身”功能,从而与社会兴衰治乱的主旨有所偏离。  相似文献   
208.
50年代 ,李金发这位象征诗的“幽灵”渡海来台湾 ,影响了许多台湾诗人的诗风。为此 ,苏雪林以“巫婆的蛊词”等语诅咒李诗 ,引发覃子豪与她的一场笔战。 70年代 ,台湾出版的各种现代文学史、新诗史著作 ,都给李金发一定的地位 ,不像大陆甚少提及或干脆在文学史上除名。台湾的右派与大陆的一些人否定李金发的出发点不同 ,但他们的思维方式表现了惊人的一致性 ,即在反理性、反启蒙即反现代精神方面没有什么本质的分别。  相似文献   
209.
方敬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30年代到90年代,一生勤奋创作并沿着新诗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为我们留下了《雨景》等8部诗集。他的诗执著于现实,又耽于沉思默想,以深切的内心体验外化于诗,创造了由真挚清丽、柔韧细腻到睿智深邃、广博优美的艺术风格,教人常读常新。  相似文献   
210.
“元和之风尚怪”。即使是当时以“诗豪”见称的刘禹锡也受到其影响。刘禹锡的怪奇诗风分别体现为:1)“伊郁蜿蜒”的政治寓言体;2)违反常情的抒情模式;3)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奇异现象的描写刻画。此三类作品在刘集中虽不甚多,但由此亦可窥见其时的特殊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